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滨海生态科技新城奏响跨越强音, 写在高新区升为国家级之际

来源:烟台日报 2010-11-11 18:50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李仁通讯员赵津张玉鹏摄影报道

变化意味着新的开始,如今,高新区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烟台高新区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一座承载着烟台人科技创新梦想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开始奏响跨越强音。

行走于高新区,在这片历经嬗变的土地上,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进出车辆川流不息,来往客商络绎不绝……这些镜头都凝结成一个个时代记号,记录着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变迁。

东海岸打造科技引擎

打开尘封的历史,追寻烟台的足迹,不难看出,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到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作。烟台的发展与载体的功能创新密不可分,并不断与时俱进。

在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烟台市紧抓创新这一利器,“转得早、转得准、转得好”,不仅成功应对了危机挑战,而且还扩大了科学发展的领先优势。这一成功实践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唯有创新才能释放更大能量,实现更大跨越”的信心。

然而,自主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化身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和产业,必须镶嵌一个创新引擎,必须构筑一个创新高地。目前,烟台市经济总量早已跃升为山东省第二位,但却缺少一个与经济总量和工业基础相匹配的科技要素集聚地;同时,伴随着欧、美、俄、日、韩经济结构的调整,新一轮的科技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转移,急需一个集中区,肩负起“引进、吸收、再创新”的使命。

综合分析自身特点,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对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由与行政区合一体制调整为单独设立高新区,同时赋予了市级管理权限和一系列优惠政策。2009年3月16日,高新区举行了“二次创业”启动仪式,科技航母由此扬帆起航。

“市委、市政府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要将高新区打造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从而有效地汇集起各类创新资源,成为能够辐射带动全市各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引擎。”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说。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烟台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新区专门聘请了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北京长城企业战略发展研究所等国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对高新区发展模式、目标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城市设计等进行了全面策划,确定了《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心四带”展开。

“一心”,就是以科技CBD为中心,集中建设研发园、孵化园、创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完善综合服务设施配套,打造烟台高新区的科技CBD。

“四带”,即以园区内的中心干道———科技大道为轴线,打造以高教科研、软件外包、金融商务、总部经济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带;以荣乌高速公路南现有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业密集带;以滨海路为轴线,打造滨海度假休闲旅游带;以烟台市区生态条件最好的重要水源地———辛安河为轴线,沿河穿插布局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项目,打造滨河高档次科技文化观光带。

瞄准创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科技、海洋科技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孵化、软件外包、总部经济、金融商务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倾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高端产业高地。

创新要素迸发聚变效应

48.8平方公里土地,到底能聚变出多少创新要素?“二次创业”伊始,高新区也曾面临不少疑虑。

事实很快给出了答案,高新区迅速储备了高科技项目53个。眼下,高新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海洋科技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也正在加速成型。

11月2日上午,位于高新区奋进路西段北侧的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奠基并开工建设。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引进各类高端人才500余人。刘洪波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是高新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一个亮点,对区域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将产生良好的带动示范效应。

今年9月,高新区与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商用飞机钛合金紧固件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这是国产大飞机项目在国内正式签约的首个潜在供应商。项目总投资3.2亿元,主要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两大主力机型———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干线客机进行高端零件配套的大型研发生产综合类项目,在中国商飞落实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实施大型客机项目的整体产业布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配套支撑作用,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

8月6日,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举行奠基仪式。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携国内生物医药界的11名院士出席,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美国哈姆纳研究院等15家中外科研机构同时签署入园协议,截至目前,共有20多家中外科研机构“抢滩登陆”。科技园总投资60亿元,规划占地1046亩,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海洋生物等产业,打造成为引领生物与医药发展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生物科技研发基地。

生物制药产业的培育,是烟台高新区高举自主创新利剑,着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的奠基为标志,一个蓬勃的生物制药产业正在高新区崛起。年内,绿叶生物技术产业园、立健医药现代物流等4个生物制药项目,将相继建成投产,在这块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并驾齐驱。

“我们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海洋科技等产业,全部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体系,而且已经有具体项目作为支持。”刘洪波告诉记者。眼下,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拓普邦生物科技园、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一批技术含量高、预期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高质高效项目相继落户高新区,站在战略转型的最前沿,高新区的核心载体建设更加“丰满”。

推进自主创新,人才因素不可或缺。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使高新区成为各类高端人才聚集的“凹地”。去年以来,高新区多次组团赴国内中心城市招揽人才,同时将触角伸向香港和海外。到2015年,高新区将引进10位在国际有影响的科技领军人物和10位高端创新型创业人才,并培育出10个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创新团队。同时,依托区内及周边的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等8所高校以及中国航天513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52所和207所烟台研发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迅速集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智力资源。

创新体系是反映高新区竞争实力的标尺,去年以来,烟台高新区集中规划了一批体量较大、设施完善的孵化器。年内启动建设生物技术与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软件外包等各类孵化器,建设面积已经达到20万平方米。到2015年,围绕主导产业建成4个国家级孵化器,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达到25家以上,区内孵化器总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拥有10公里海岸线,烟台高新区将成为全国环境最美的国家级高新区,同时还将配套购物休闲、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高层次服务设施,让来此创业的人才享受高品质生活元素。

升级,新起点上再跨越

一步一步,砥砺奋进,顽强拼搏,从而使高新区成功进入了“国家队”。

“升级进入‘国家队\’后,高新区将在发展要素各个方面得到更大的优惠和支持。据了解,国务院正在着手研究针对国家级高新区的相关优惠政策,这无疑将为高新区的发展增添强劲动力”。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说,有利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烟台率先突破和快速崛起,为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引进成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烟台乃至胶东半岛更大区域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然而,面对成功的喜悦,高新区人却显得十分冷静:“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绩,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国家队\’,我们肩负的责任更重,面临的挑战更大。”

“要充分放大国家级效应,提升高新区的知名度,打造更优越的投资软环境,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为全市新一轮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句话,已成为全体高新区人的共同心声。

刘洪波告诉记者,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新的战略定位是,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烟台高新区要在全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承担起产业组织者、主要责任人、市场开拓者、价值发现者、知识创造者、改革探索者和战略投资人等执行角色,我们在感到喜悦的同时,更深深地感到自身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

升级,是一个机遇。当前,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两大战略,对烟台发展高端产业、打造科技引擎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高新区将力争早日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骨干园区和重要增长极,点燃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引擎。另外,高新区的升级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赢得崭新的发展环境。

然而,升级带来的挑战也决不能轻视。为此,高新区也提出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瞄准创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力打造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最具活力和魅力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在国家层面,努力成为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地,成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重点园区,成为我国与日韩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山东省层面,努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示范园区,成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骨干园区;在烟台市层面,努力成为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科技引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创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这个看似宏大的目标并不空泛,有着一系列系统而严谨的量化指标:万名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高于35%;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25吨标准煤……李宝清告诉记者,要在5年内实现这些目标,难度不小,大家都感到了压力,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

进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愿望成真,让高新区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单独设区近两年来,高新区经历了奇迹,也历经了困难,但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它前进的步伐。

跨越没有终点,奋斗永无止境。烟台高新区,这片黄海之滨的创新创业沃土,将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之势,以更快的速度在科学发展、创新大潮的浪尖奔跑,奋力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新闻推荐

烟台市服务外包人才实训新突破, 烟台高校牵手印度IT巨头

本报11月13日讯(YMG记者孟宪臣通讯员刘明杰)近日,印度最大的培训机构NIIT与山东工商学院合作的NIIT-BPO烟台培训中心正式牵手,这标志着烟台市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实...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滨海生态科技新城奏响跨越强音, 写在高新区升为国家级之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