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不下的CPI和不断上涨的物价让老百姓感到手里钱越来越不经花,而频繁变动的货币政策和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品种,又让许多人无所适从。那么手中的货币到底如何保值增值?记者昨日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市民盯上了短期理财产品,不再“志在高远”了。
短期理财产品开始受宠
11月7日早晨8点半,芝罘区某商业银行刚开门,大批市民就涌入营业大厅,其中有不少是来投资理财的。
“我和老伴已经退休了,手里有点闲钱。听朋友说1年期理财的收益率现在能达到4%以上,比储蓄要强,所以就来买点,否则物价涨得这么厉害,手里的钱也会越来越不值钱。”市民王女士说。
“现在股票行情虽然不错,但是风险仍然很大,把钱大部分放在股市里投资不安全。”做个体经营的张老板说,“我最近买了一些三月期和一天期的理
财产品,三月期的收益率可达3%以上,一天期有的也能达到1.5%,时间虽短,但是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如果股市上涨形势明朗,我立马就可以把一天期的提出来进行股票投资。”
短期理财收益率上调
烟台多家银行早就推出了名目繁多的短期理财产品,不过记者发现,许多银行近期上调了此类产品的收益率。
中信银行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银行投资于信贷资产的3—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平均提升幅度超过0.3%,还有的银行发行的债券类理财产品,半年期收益率由此前的3.5%上调到3.8%,一年期收益率由此前的3.8%上调到4.2%。”
收益率上调,市民购买热情高涨。“我们银行10月份跟7月份相比,短期理财产品销售额增长超过2000万,产品数量由15款增加到30多款,以前每天到银行咨询短期理财产品的客户也就200人左右,现在不低于300人。”中信银行的财务经理表示。
银行频频推出短期理财产品,也与银监会叫停银信合作有关。中国银行的专家丁向东介绍说,今年7月开始,管理层暂停一切与银行理财业务对接的银信合作业务。随后,银监会又下发通知对银信理财业务加以规范,从而使得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业务数量锐减。
风险厌恶者可关注短期理财
一些投资者因为财务知识匮乏、风险承受能力差,认为投资理财最起码应能保本,因此在投资理财产品失败后,往往无法接受。
对此,丁向东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最好先请银行的专业理财师做一个风险承受能力测试,再决定理财品种,尤其对于老年投资者,应尽量选择那些风险比较低的产品,目前这些短期的理财产品就比较适合他们。”
不过业内人士同时提醒说,无论在做什么投资时,一定要清楚“是投资总是有风险”的道理。短期理财产品也不是没有风险,只不过风险较小罢了。另外,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也不尽相同,收益率也会有高低之分,投资者应理性对待,谨慎选择。
YMG记者仲海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确保各项工作起步顺利、开局良好。一要加大转调工作力度。加快工业调整振兴,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珍...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