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创新,点燃烟台发展引擎, ———访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

来源:烟台日报 2011-01-05 18:47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李仁通讯员曲华明摄影报道

■“十一五”以来,烟台先后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61项,1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9项获省科学技术奖,连续四年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列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95项,争取资金4.42亿元,是“十五”的两倍多。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7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96%,比2006年提高了11.17个百分点。

■目前,烟台已经形成了以登海种业、麦得津生物为代表的原始创新模式,以丛林集团、冰轮集团为代表的集成创新模式和以万华集团、氨纶集团为代表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同时形成七成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八成以上科研经费来自企业,九成以上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结合的“七、八、九”科技创新格局。

■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119家,发展到180家,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累计达到35000件;孵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0家。新组建4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争取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以上。

创新之花绚烂绽放

记者: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回首“十一五”,烟台创新呼声愈发响亮,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取得了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等一系列辉煌成就。请您回顾一下“十一五”以来,烟台市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绩和亮点?

许前东:

“十一五”以来,烟台科技创新能力一路攀升。以2010年为例: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包括烟台在内的16个城市开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烟台成为入围的三个地级市之一;3月,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花落港城,全市核电产业由核电装备制造向技术研发、核电配套服务业迈出崭新步伐;4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落户;9月,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烟台多了一个创新引擎和高地……

在这些亮点的引领下,烟台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家,省部级4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3家和49家,院士工作站10处,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5家。2006年引进的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不仅填补了我国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填补了烟台市国家级研究所的空白。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4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加快科技创新的氛围也愈来愈浓。“十一五”以来,烟台市先后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61项,1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69项获省科学技术奖,连续四年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市初步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与制药四大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集群。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9年达到37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96%,比2006年提高了11.17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9家,国家创新型企业5家,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五年来,列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95项,争取4.42亿元,是“十五”的两倍多。

烟台“路径”瞄准创新

记者:“十一五”期间,烟台市握紧科技创新这一锐利武器,不断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束缚,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外延粗放型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内涵集约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烟台市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样的?

许前东: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大胆探索。以企业为主体,趟出创新新路径;以园区为载体,汇聚创新资源。目前,烟台市已形成七成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八成以上科研经费来自企业,九成以上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结合的“七、八、九”科技创新格局,同时形成以登海种业、麦得津生物为代表的原始创新模式,以丛林集团、冰轮集团为代表的集成创新模式和以万华集团、氨纶集团为代表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

“十一五”期间,全市的产学研合作由原来的一对一的项目合作,发展到现在的更高层次的战略性合作,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开发、技术转让、共建研发平台四种典型模式,创造出了三个90%的产学研合作奇迹。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清华大学博士后烟台项目对接会”、“三校两分院烟台高新技术成果发布会”等一系列产学研活动,先后与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项目3500多项,与中科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烟台市还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2010年,烟台市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扶持以科技项目为载体的十大科技龙头企业、十个成长性创新企业、十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十大科技园区和十大科技应用技术、十名科技领军人才。2010—2015年,市财政将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自主创新与转方式、调结构科技引导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和“六个十”工程建设。对于争取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一次性给予所在单位200万元的配套补助;对于争取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一次性给予所在单位150万元的配套补助。2006年以来,全社会科技投入达200亿元,年均增长24.3%;市级科技投入总额达到1.96亿元。2006年以来,先后两次提高烟台市科学技术奖奖金。

科技竞争焦点前移

记者:成绩属于过去,展望“十二五”,科技创新在下一轮城市竞争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烟台市科技创新蓝图怎样描绘?

许前东:未来五年,总体来看科技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国内外产业调整升级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速度的发展模式,转向了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知识资本的积累;从科技创新的自身发展看,当今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科技竞争的焦点不断前移,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119家发展到180家,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累计达到35000件;孵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0家。新组建4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争取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以上;基本实现创新型城市这个目标。

“十二五”期间,烟台市着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利用外资并举的科技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注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的同时,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广大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公共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由科技创新支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为主题框架的烟台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三大科技平台的建设,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技术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十大科技龙头企业、十个成长性创新企业、十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十个科技创新成果。发挥高新区、开发区等高新技术园区的集聚引领辐射作用,建设十大科技园区。

新闻推荐

烟台市医疗工作者再获殊荣, 刘运祥获中国医院协会科技进步奖

本报讯(通讯员成修天一YMG记者晓娟)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10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京隆重举行。烟台毓璜顶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运...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创新,点燃烟台发展引擎, ———访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