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下午,见到徐余恩时,他正在村里一处居民回迁房施工工地忙碌。“再过一段时间,我们村750户居民就能住上楼房了。”看着眼前施工小区的地基已经打好,徐余恩脸上透着一股美劲儿,作为高新区刘家堡村政工副书记,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明年你再来的时候,这里应该有6栋、17层高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徐余恩说,以前这里就是一片低矮平房,2010年8月6日开始,全面展开拆迁工作,仅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全部拆迁完毕,现在地基已打好,如果不是遇到大雪停工,施工进度还能加快。
走进刘家堡村,一排排平房错落有致,道路整洁干净。沿着老经五路向前走,不时会出现保洁人员的身影。徐余恩说,2003年,村里办起了一家物业公司,属于集体企业,主要负责高新区范围内的道路保洁和园林绿化工作。目前,公司已经有130多名员工,本村村民占了70%,同时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我们自己办物业公司,如果环境再搞不好,就说不过去了。”徐余恩开玩笑地说,该物业公司每年能为村里创利100多万元,而这些利润最终也将惠及到1937名村民身上。来到物业公司大院内,挖掘机、装载机、洒水车、清雪车……大小车辆几十台,从大院向外走,车辆的型号和先进程度越来越高,从拖拉机到大型挖掘机,车辆的变化也反映出企业乃至刘家堡村的嬗变。
“高新区一天一个样,隔几天不来你根本就找不到路。”一位出租车司机朋友的话道出了高新区的发展速度之快。从单独设区到二次创业再到晋升国家级,高新区演绎着一个又一个“高新”速度。
坐在车里,看着科技大道两侧飞驰而过的一个个高端项目介绍栏,国际生物科技园、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拓普邦生物科技、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航空航天科技园……每个项目都科技含量高、智力密集。“随着高新区发展越来越快,我们村也有理由做一个‘高端\’梦。”徐余恩说,他们梦想着有一天看到,当年的刘家堡村变成了烟台的“中关村”,甚至变成中国的“硅谷”。
【新闻延伸】
“一心四带”点燃创新引擎
翻开《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心四带”展开。“一心”,就是以科技CBD为中心,集中建设研发园、孵化园、创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完善综合服务设施配套,打造烟台高新区的科技CBD。“四带”,即以园区内的中心干道———科技大道为轴线,打造以高教科研、软件外包、金融商务、总部经济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带;以荣乌高速公路南现有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业密集带;以滨海路为轴线,打造滨海度假休闲旅游带;以烟台市区生态条件最好的重要水源地———辛安河为轴线,沿河穿插布局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项目,打造滨河高档次科技文化观光带。
目前,高新区围绕确立的相关规划和产业重点,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科技、海洋科技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孵化、软件外包、总部经济、金融商务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倾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高端产业高地。同时,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高校院所招大引强,先后引进了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新闻推荐
冬季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有关专家提醒———, 老年人,冬季要防两病
近日记者从市区医院获悉,冬季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这两类疾病的高发时节,到底如何调养,本期中医院专家将为老年人支招。老年人要多吃木耳烟台市中医院...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