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讲述: 中国海监烟台市支队王亮记录并摄影:YMG记者李珑申吉忠, 海上牧场的守护者

来源:烟台晚报 2011-07-24 05:30   https://www.yybnet.net/

【导读】

作为执法人员,他们的工作和别的“大盖帽”有很多不同之处。他们的工作地点多在海上,每年休渔期的3个月时间里,他们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时间。缺少睡眠是最大的痛苦,凌晨和半夜可能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刻。

他们的工作叫“渔政执法”,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工作。大风巨浪的海上,他们面对的可能是手拿菜刀的抗法者,可能是颓然跪在甲板上的偷捕者,可能在爬上违规渔船的一瞬间,被推进深不可测的大海。

很多人不知道,他们是在用生命执法。在烟台909公里海岸线上,有近6000艘船在捕捞,却只有12条渔政船在守护着日益稀少的海洋资源。他们的工作与名利无关,只关乎责任、孩子和未来。

因为不晕船,一毕业就上了船

王亮说自己太实在,当初报到时,领导问晕不晕船,他老老实实说:“好像不晕吧。”就这句话,让他在报到的当天下午就被派上了渔政执法船,一直在船上工作到现在。而一起报到的另外几位毕业生从事其他执法工作,虽然同在一个单位,选择了上船,就等于选择了另一种人生。

那是1995年的事儿了。那时,21岁的王亮刚从山东省水产学校毕业。长得很爷们儿的王亮,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从牟平老家考水产学校,为了户口,也为了心中那份航海的梦想。1991年,他进入水产学校第一届渔政管理班,4年中专,学航海、学捕捞、学网具使用、学鱼类知识,这些都是可以学的,王亮还有一个很多人学不到的天分:他不晕船。

不晕船的天分把他送上了渔政执法的岗位。1995年7月到市海洋与渔业局报到那天,单位在开半年总结大会。领导知道他不晕船,很高兴,下午就把他送上船了。领导为什么高兴?因为渔政的工作,一年有200天左右的时间在海上。每年伏季休渔的3个月时间,一天也不能休息。海的深处,无风也有三尺浪,早期渔政的船,都是服役超过30年的军用艇,进了渔场海域摇晃得能让人把隔夜的饭吐干净,晕船的人,最后能把胆汁都吐出来。要知道渔政对付的是违规捕捞的船,吐得北都找不着,茫茫大海,还怎么找违规船只?

这一上,就是16年。前面说了,伏季休渔,就在海上转,从牟平到莱州,从莱州到长岛。不休渔的时候就集中学习,学法律知识,学船员礼仪,搞体能训练,进行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检查,清理违规放置的地笼,反正,一年到头,没个闲的时候。

一年的一半,是在船上过

2011年7月21日,休渔期里最平常不过的一天。晚上9点多,身为渔政检查科科长的王亮率领检查船只在开发区初旺海域外站锚。站锚的意思是,船就在这里过夜。漂在海上过夜的日子,在休渔期内几乎占到了九成以上。凌晨3点,大家全体起床,因为此时,夜里出来偷捕的船开始返航。果然,这天早上,他们查了3艘违规出海的小船。凌晨4点多,天已大亮。船开到了开发区外的海域,一路雷达扫描违规船只,朝可能出现违规船的海域走了几圈,到达牟平张格庄外海域时,已是下午6点。他们的船从来就不是跑直线,通常是边走边看,发现可疑船就靠上去看看,确定是违规船,先放摩托艇靠过去,因为摩托艇在海上跑得快,可以达到24节,大船只有15节。

这天晚上,他们就在牟平外海过夜,第二天依旧是凌晨3点起床。很多在船上工作过的人,都被这种非人的睡眠方式折磨得只想快点逃走。曾在海监工作过的一位内勤人员告诉记者,他在船上工作过一年多时间,跨了两个伏季休渔,觉得每天都是在熬,90天时间,熬一天,少一天。熬过去,才能回家,才能睡个好觉。

国家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根据经纬度在海上画了许多点,把点连成线,线内朝陆地的一侧,就是渔业法规定的禁渔区,这里常年不允许拖网作业,也需要渔政人员的守护。王亮说,烟台的渔业资源一直以来都不错,因为控制得力,目前本地的捕捞船只已从十几年前的上万艘缩减到近6000艘,全部在册登记,有各自唯一的编号。

总有些船只受到利益驱使,违禁出海打渔。抓这些违规船,并不容易。有些船用的是拖网,船两边用绳系着个网兜,天气好能见度高的时候,海上的小船往往先看到渔政的大船,船主就赶紧把两头的绳子一解,网扔到海里,不承认自己是出来违规捕捞的;还有的放的是流网,就放在船旁边,明明抓到了,却不肯承认是自己的。

王亮说,因为这些年抓得严,烟台几乎没有违规捕捞的大船,发现这样的船,处罚的力度也很大,通常没收非法捕劳的渔获物后,还要处以10万元的罚款。

一边说不想干了,一边坚持

王亮所在的执法船上,有7名船员,5名检查人员,大家有分工,但彼此也能互相帮助。海上的执法有时候很危险,抓一艘船,就派一位执法人员上去,和船主沟通,将船押回港。剩下的执法人员再开着船去找别的违规船,发现之后再派人上去。遇到不听劝阻的船主,不肯回港,还发生过外地船将执法人员拉到河北、威海的事情。

王亮印象里比较难忘的,是2004年的一次执法。山东省统一调配执法人员到威海石岛以南海域进行监管,烟台的渔政船是其中最小的一条,是部队服役30年的一艘老艇。当时在石岛以南的外海区,风浪很大,船上的人几乎吐的吐,晕的晕,只有王亮和少数几位检查人员还算清醒。他们追着一艘违规船一直跑,风浪不停拍打着船头,以至于船舷两侧的油漆都被砸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防腐层。靠近违规船只时,两艘船在巨浪的作用下分一下,合一下,当时情况非常危险,王亮说了一句,我上,然后抢住靠近的一秒多时间抓住对方的栏杆攀上去,两艘船瞬间又分开了。那是一艘800马力的大型冷冻渔船,正在进行拉网作业,由于发现及时,船还没什么收获。王亮只身一人在船上与对方交涉,最后用了两天时间将船带回了石岛港接受处罚。

因为常年在海上,王亮和同事们被潮湿的空气折磨的都或多或少有一点风湿。摩托艇坐的时间长了,巨烈的颠簸让大家的腰椎都落下了病。王亮总说,干够了,真不想在海上呆着了。可是那语气显得一点也不认真,完全像是聊以自慰的小牢骚。办公室里,摆满了每年都能新添加的奖状,市里的、省里的,国家颁发的,多得他都想不起奖励的名目。倒是一再叮嘱记者,烟台渔政是全国海监执法模范支队、全国渔政文明执法窗口、优秀海监示范支队,这些荣誉一定要记住。

父母、老婆和儿子,全都亏欠

常年海上的生活,一度影响了王亮谈恋爱。1999年前后,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老师,两个人谈了不久,王亮被派去莱州看护海蜇,这一去就是接近一个月时间。回来后他马上约老师吃饭。饭桌上,女老师一直在埋怨王亮去这么久,担心以后的生活如果也这样,很难幸福。从吃饭到一路送老师回家,女孩一直在埋怨着,一直走到女孩家门口,王亮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你接受不了,我们只能分手了。

分手是他提的,不过他心里也不好受。这工作很少有姑娘能理解,王亮后来走了个捷径,找了自己在水校的同学。同学在芝罘区从事渔政工作,能理解王亮的工作。不过理解归理解,真到生活中,遇到的难事儿多了,妻子也经常发发小脾气。王亮知道妻子的辛苦,他还记得2007年夏天,搬新家,他却被派去海上防风,妻子一个人冒着雨搬家。2005年,两岁的儿子出水痘,身上的包流黄水,孩子还又吐又拉,他却在长岛回不了家。那是他最揪心的一次,妻子怕他担心,硬是两天没敢告诉他,直到第三天孩子病情稳定了,才打电话告诉他。那天,这个铁铮铮的汉子硬是心疼得没吃下饭。

父母家就在烟台,开车回家不过一小时的路,可是他有多久没回家了,自己都记不起来。儿子今年8岁了,王亮的愿望就是在儿子长大了,老了,儿子再有儿子的时候,海里依旧有那么多鱼和虾。那么,苦点,累点,也值了。

新闻推荐

能否专升本?公办还是民办?就业咋样?问号一串串, 专科招生会,家长提问很务实

昨天8:00———11:30,由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专科专场)在烟台二中校园举行。一些家长和考生纷纷前来问计。提问很务实个个皆关键家住龙口的王女士陪...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讲述: 中国海监烟台市支队王亮记录并摄影:YMG记者李珑申吉忠, 海上牧场的守护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