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是信用卡的最大优点,这对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到开学的日子,各大银行纷纷在全国高校推出大学生信用卡受到大学生们青睐,一时间,刷信用卡消费在大学校园中蔚然成风。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过度刷卡、冲动消费引发的坏账、透支,让不少“信用卡族”沦为“卡奴”。
办卡多盲目,有图得礼品
烟台大学土木学院大三学生李林(化名)同学最近正在为信用卡发愁,“每月5号是还款日期,到学期末了,手里没钱了,这个月连最低还款额都还不上了。”既然没有还款能力,为啥还要办信用卡呢?李同学告诉记者,银行推销信用卡时,都有礼品赠送,填一份表,领一个自己喜欢的纪念品,觉得挺合算,而且觉得挺新鲜,哪一阵手头没钱了,可以应急。
无独有偶,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大三学生梁丽(化名)也是为了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而办了一张信用卡。梁丽告诉记者,当时一家银行在餐厅门口搞活动,送的礼品是很可爱的娃娃,很多女同学都办了,而且当时周围已经有很多同学使用信用卡,自己就办了一张。“感觉手上有一张信用卡,很时尚也很有面子。”梁丽告诉记者,许多同学都把持有信用卡消费看做是一种时尚,刷卡时多少带有些炫耀的心理。
和李林、梁丽想法一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一个杯子、一个包,办卡时附带的类似小礼品,对于大学生是颇有诱惑力的,也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办卡的原因。“当时想,大不了填了单子不开通卡,白领一个礼品多合算啊,而且当时银行的人也是这么促销的。”李林告诉记者,但是办卡之后就是另外一种想法了。
刷卡多冲动,打乱理财计划
信用卡寄到手中之后,不少学生感到些好奇,银行随着信用卡还寄来了信用卡的各项功能,很多同学便根据提示上网开通,大多数信用卡一年刷卡达不到一定次数还要收取年费,所以开通之后就必须刷卡,体会到轻松消费之后,不少同学很快就面临“债台高筑”的局面。
“刷了一次卡后,就控制不了,刚开始还能每月按时还上最低还款额,后来信用卡欠款越来越多,只好节省生活费。”鲁东大学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他挺后悔办信用卡,“总觉得怎么还也还不完,信用卡根本不适合我们这些没有收入的大学生。”
“用信用卡买东西时,觉得花的好像不是自己的钱,尤其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更是没有钱的概念,几乎每个月都超支消费,花钱大手大脚失去理性,往往是可买可不买的东西都刷卡买了,反正不花现金,没什么感觉。”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林同学也在为信用卡烦恼,他告诉记者信用卡在给他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他每个月的还款日特别困扰,“每个月一出来账单就傻眼了,然后一项一项对,真的不相信自己花了那么多钱。”于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同学开始编些理由向家里要钱,或是从同学、老乡那里借钱,“每个月都会被银行的账单追着‘跑\’,心里感觉很疲惫,根本无心学习。”不少信用卡族这样抱怨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卡奴”在“信用卡族”中非常普遍。大学生在刷卡消费的同时,普遍缺少现金消费时的心疼感,很容易造成过度消费,到月底出来账单之后傻了眼。
教师提醒:理性消费是关键
2010年8月,银监局整治信用卡业务,提高了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门槛,才遏制住大学生办信用卡这一趋势。但是还是有不少银行根据大学生特点推出小额度信用卡。在校大学生毫无经济来源,生活及学习费用一般要靠父母供给,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要靠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来维持学业,在校大学生办理信用卡有必要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隋鹏。隋老师认为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不理性消费,“本来能带来方便的信用卡,反而助长了他们的过度消费行为,导致同学之间的攀比,不利于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隋老师告诉记者,信用卡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有计划地使用,才会真正体现其优点,否则,无理性的消费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大学生毕业后迟早会面临是否办理以及怎样正确使用信用卡的问题,只有做好理财计划,理性消费,才能不被信用卡所累。”隋老师告诉记者。YMG 记者杨春娜校园记者代曼
新闻推荐
“50”后父亲忙看病,“80后”女儿管经营,“85后”儿子正学医……, 未来的“成友”谁接班?, YMG记者沈文婷摄影报道
开栏语:岁月催人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白手起家,创下一番宏伟大业的老一代企业家,历经30年的大浪淘沙,如今已近耳顺。惯有传统世袭制的中国家族企业,如何传承?企二代能顺利...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