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老资格的前辈们,80后党员青春时尚、风华正茂的气息,无疑是这个对创新渴求已久的时代最突出的表征之一。烟台的80后党员们,同样不遑多让:无论是身在学府为学弟学妹们排忧解难,抑或踏上工作岗位在基层任劳任怨,迥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折射出的却是同样一致的积极上进的面貌。
﹃愿当好﹁大孩子王﹂﹄
校内网上的辅导员“老范”
从2002年便踏进烟大,但党龄已有7年的“老烟大人”范俊卿没有料到,攻读电子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准备毕业论文时,自己因研究方向需要而整天泡着的化学生物理工学院,会成为硕士毕业留校、担任辅导员后的第一站:“化院是烟大的第一大院,我是去年担任辅导员的6个研究生中年纪最大的,带的学生也是最多的,19个班840多人。去年夏天烟大首次开通校园一卡通,自己新手上路,自然不敢怠慢,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只休息了10天上下,从安排宿舍到办理入学手续,8月底9月初,熬了好几个通宵。”
历经半个多学年的考验,如今的范俊卿已是轻车熟路,和学生们同住一楼的他与学生沟通最常用的方式不是开会,而是校内网和QQ:“简单方便,有些事情直接挂到网上,比贴在楼下或开会通知更管用。”而在个人状态的跟帖中,学生们给范俊卿的称呼更多的时候不是“老师”,而是“老范”、“头儿”。虽然和以90后为
主的学生们有近10岁的“代沟”,但1983年出生的范俊卿却相当开明:“如今的学生最大的优点便是思维活跃,更愿意接触社会,但只要跟他们耐心说理,他们并不叛逆。”
与学生沟通中,范俊卿也不乐意说教,而是现身说法:“我并不要求我的学生成绩一定要多出色,但至少得保证不挂科,化院新生中很多是被调剂专业的,我并不反对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除非是极其不喜欢化学,或者转文科专业后能有更好的前途。而在考研方面,我也非常反对为逃避就业而在学校多呆几年。”去年新年晚会,范俊卿的这番表态,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2004年入党时,自己只是大二学生中惟一一个院系学生会的‘正部级\’干部,一道入党的其他两位同学学习成绩都数一数二,成为党员那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意外。而化院的学生九成来自农村,生活都异常节俭,有时中午连菜都舍不得吃,替他们难过的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范俊卿很快就体会到了责任的重大,有天深夜11点半,一位新生突发急性阑尾炎,范俊卿和几个学生连夜把患病学生送到毓璜顶医院,由于学生父母不在本地,范俊卿只能在手术单上代为签字:“听到医生说手术如不成功可能引起20余种并发症,全身麻醉也有危险,的确是心里打鼓,但作为辅导员,我责无旁贷。”从凌晨1点到3点半,范俊卿连续3次在手术单上签字,学生终于脱离险境后,在临时加上的病床边,范俊卿一直托着学生输液的手臂,直到学生父母次日一早赶来,临床的老大爷一句“摊上这样的老师,你们家孩子有福啊”,当时就让孩子的母亲热泪盈眶。
从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再到学生会主席和研究生会主席,28岁的范俊卿对未来并不愿想得太多:“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当好‘大孩子王\’再说!”
﹃人不可能一辈子一成不变﹄
喜欢挑战的“全能手”
“你看看这路边的行道树、新建的路灯,都是我们这批去年来的新人,通过招标立项一点点完成的。”驾着洗得干干净净的小面包车奔驰在高新区的大街小巷上,在高新区管委上班还不到一年的孟欣脸上挂着情难自抑的骄傲。
“大学时就递过入党申请书,毕业后到开发区热力公司报到,又写了入党申请书,2007年成为培养对象,接下来一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去年12月正式成为党员。”政治面貌由团员变成党员,工作也从热力公司调到管委,放弃和本科专业对口的铁饭碗,考上管委事业编的第一名,孟欣对这样的选择并不后悔:“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和对个人的磨练,对我自己也是挑战,人不可能一辈子一成不变。”
虽然孟欣已经做好了在管委第一年深入基层的准备,然而基层情况的艰辛,远远超出他的预料:“一次和几个一起入职的新人去参
加征地活动,冒着大雪走了40多里,考察高新区的各个乡村和工地,傍晚赶回单位时,一身土一身雪。”可辛苦没有白费,仗着自己1.88米的运动员体格,孟欣和同事们硬是完成了5个大项目,5000多亩土地被列入规划。新岗位第一年的成绩,让孟欣欣喜不已。
去年10月完婚的孟欣,享受两人世界的时间并不太多,由于家在开发区,路上奔波耗时,孟欣索性常住单位宿舍,每到周六才回家和太太团聚:“老婆在开发区上班,一东一西没法兼顾,总觉得挺亏欠她的。”
至今孟欣仍保持着学生时代对社会活动的热情:去年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中韩国际马拉松上,担任高新区管委旗手的孟欣一路跑完全程;和边防大队的篮球对抗赛上,出任主力中锋的孟欣全场砍下“两双”,帮助球队大胜;高新区管委外语演讲比赛中,孟欣从25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而在管委的内部刊物上,也时常能见落款孟欣的文章发表。
﹃党员的责任义不容辞﹄
漂在北京的“热心肠”
在北京一家出版社担任数字出版编辑的卢建春,离开烟台老家已有3个年头。回想起在北京印刷学院读书时入党的经历,至今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当时在学生会里,就是老替同学们东跑西跑地做些小事,比如贴个通知、发个材料、收个班费啥的,和大家关系不错,结果民主评议时就把我选上了班长,大二时成为预备党员,大四上学年转正,也算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吧。”
毕业后的小卢选择一个人留在北京:“就是想磨练一下自己,大城市毕竟机会也多,虽然在首都扎下根的确很难,但总得一步步做起,在进出版社前,我做过家教,也发过传单,更有过发工资前最后一周只剩下50块钱的窘境;有一次跑完场后已经是第二天凌晨,活动地点比较偏远,连辆车都没有,只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到天亮。好在学生时代积攒下的好人缘总能赢得些意外之喜,经常有朋友在最困难的时候帮着找到活儿,认真想想,自己其实也挺幸运的。”
如今,小卢的工作依旧能发挥其善于沟通和配合的特长:“我专职负责和版权方沟通,由于合同必须根据谈判的进度随时修改,必须盯紧每一次更改后的合同的细节,避免此后发生纠纷。近年来数字版权侵权的案件时有发生,自己必须格外留心。现在我带着几个实习编辑一起跟进,虽然工作比较琐碎,但恰好是发挥我责任感和细心的职业,毕竟,党员的责任感和高觉悟在嘛!义不容辞!”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杨健通讯员李丽)由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烟台市音乐家协会主办,烟台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烟台市第六届少儿民族器乐大赛将于7月26日至8月13日...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