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国际友人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他在中国生活了55年,把毕业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很少有人知道,马海德与烟台有过一段缘份———

来源:烟台晚报 2011-07-01 05:45   https://www.yybnet.net/

马海德(1910—1988),原名乔治·海德姆,他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医学博士,他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原外籍公民。1933年,他从美国来到中国上海,1936年,在宋庆龄的推荐和帮助下,马海德和斯诺一起奔赴延安。马海德一生的命运从此改变。他在中国生活了55年,他将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鲜为人知的是,1987年7月5日,马海德曾来过烟台。虽然只有短短3天时间,但老人的音容笑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烟台市皮肤病防治所原所长董耀煊当时陪同接待过马海德,说起马海德的烟台之行,他至今记忆犹新。

邀请马海德来烟台

董耀煊告诉记者:“我当时在皮肤防治所工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马海德这位‘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非常崇敬。他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中国,并奔赴当时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的革命根据地延安,为广大八路军革命战士、贫苦百姓防病治病。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选择了麻风病防治工作,为中国麻风病防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6年12月,卫生部医政司的郭生贵处长和申鹏章同志来烟台检查指导工作。当时,董耀煊和烟台卫生局副局长王青林参与陪同,他们借机向马海德的秘书申鹏章提出了一个想法:“能否请马老来烟台看看,指导

我们烟台市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对方答应回去一定转告马海德。半年后,这个愿望实现了。1987年7月初,烟台接到省卫生厅的通知,说马海德7月5日来烟台检查指导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非常高兴。

77岁的马海德蹲下来给病人检查

1987年7月5日,马海德及夫人苏菲在国家卫生部、山东省卫生厅、省医科院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栖霞。当时,栖霞的麻风患病率最高,防治工作任务最重。马海德一行到达栖霞的当天,就深入麻风村看望麻风病人。

进村后,马海德快步走到病人的面前,紧紧地握着每一位病人的手,跟大家热情地打招呼:“你们好!今天我来看望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他把病人都叫到眼前,一一询问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及治疗情况。当他看到一名病人拄着拐杖,便关切地询问对方病情如何。这名病人说:“我有足底溃疡,正在治疗中。”

当时已经77岁高龄的马海德立即蹲下身来,要给病人检查。这名病人见状,赶紧把脚抽回去,说:“马大夫,我的脚脏,有味,您不用

看了。”马海德大夫说:“你快坐下,我是大夫,就是为病人服务的。如果嫌你脏,嫌你有味,我就不用当大夫了。”这名病人顿时泪流满面,连声说:“谢谢您!”马海德抱着病人的脚,仔细地检查着,并仔细询问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随后,他让所有的病人都脱掉鞋,逐个进行检查。给病人检查时,他连手套也不带,还品尝了病人切开的自种的西瓜。看完病人后,马海德还走访了一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又到皮肤病防治所查看麻风防治资料,并召集医务人员座谈,给他们讲课。他对在场的医务人员说:“你们辛苦了,你们为麻风病人服务,这是个崇高的工作,麻风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

他还翻看了病人的病历,并说:“病历是一份珍贵的材料,必须把它书写完整、详细,对病人病情的每个变化都应有详细的记录,这是今后搞科研的基础。”

“烟台是个好地方,有机会还会来”

董耀煊说:“马海德来烟台虽然很短暂,只有3天时间,但对烟台市的麻风防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烟台市麻风防治工作的步伐。”按照马海德的要求,1987年烟台市政府对麻风病防治工作做了一个五年规划《1987—1992年烟台市麻风病防治规划》,要求全市在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由于防治措施得力,全市于1990年底在全省率先达到了以县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1992年通过了省卫生厅验收,1994年通过卫生部组织的国家级验收。“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马海德给我们的指导是分不开的,马老功不可没。”

董耀煊介绍,马海德来烟期间,还去了牟氏庄园和蓬莱阁参观游览。一路上,马海德谈笑风生,非常幽默风趣。马老当时住在虹口宾馆,时任烟台市市长俞正声看望并宴请了马海德一行。马海德还到海边看了看,他对烟台印象非常好,一直说:“烟台是个好地方,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

1987年10月28日,董耀煊借去北京出差之机,专程到马海德的家里进行了拜访。董耀煊回忆起当时见面的情景:马海德和夫人苏菲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马海德风趣地说道:“我们又见面了,什么时间来北京的?”像见了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打招呼。“让我们至今都感觉非常温暖,他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杰出人物,一点架子都没有,非常亲切。”董耀煊说,在和马海德的闲谈中,老人还不忘关心麻风病防治工作,叮嘱我们要多关心麻风病人。临别时,董耀煊和马海德夫妇拍摄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董耀煊珍藏至今。

听周恩来建议取了中文名

马海德1933年毕业于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他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革命,最初在上海从事医疗工作,随后参加上海国际友人组织的马列主义小组,协助我地下党开展工作。马海德的夫人苏菲回忆说,马海德到陕北以后,周恩来同志给他做了100天的采访计划,主要任务是去前方、后方所有八路军医药系统的医疗站、医院做调查和考察,还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苏菲说,当时一部分红军结束了长征,医疗条件都很差,所以马海德的考察和采访是非常必要的。他和周恩来同志到了同心县,这个县里差不多都是回民。吃午饭的时候,周恩来同志问他懂不懂回族的礼节,他说懂。一会儿,他问周恩来同志:“他们要问我的名字怎么说呢?”周恩来同志建议说:你看你要不要起一个中文名字?他自己说,好啊,就叫“马海德”吧。因为当地回民姓马的很多,“马海德”这个名字叫起来,跟当地人差不多,病人也容易记得他是马大夫,叫起来方便,所以就改叫马海德了。

新闻推荐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召开, 烟台市组织收听收看大会实况

本报讯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外出考察工作的市领导张江汀、范庆梅、刘筱杰、刘树琪、于爱军、王曰义、王式亮,以及各...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国际友人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他在中国生活了55年,把毕业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很少有人知道,马海德与烟台有过一段缘份———)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