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三个思想家像三胞胎
瘦长脸,高颧骨,宽额头,尖下巴———翻开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本,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插图长相让人难辨彼此,再加上同样的帽子和相似的着装,三个人仿佛是三胞胎兄弟一样。
在同一册课本中,类似的“龙套脸”还有好几个。庄子和孟子的脸乍看像是一个人,李白和杜甫也有几分相似。
不少学生早已发现了这一现象,老师们亦如此。“不少历史人物长得都挺像,尤其是同一时代的人。”市区高二学生小王说。大家有时候开玩笑,要是考试的时候让大家分辨部分长得像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像王夫之、黄宗羲等,估计大部分会张冠李戴。
在历史课本的古代人物画像里,也有不少长得不一样的人物。如韩非,他在历史课本里长的很“凶悍”。而外国人物长相各异,一看就能区分开。
■分析:“龙套脸”有两个原因
为何中国的历史人物大多长得如此相像呢?烟台一中高一历史教师荆武威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古代人物没有肖像留世,二来与古代文人的作画特点有关。
“对没有肖像留世的古人,大都是根据古书中对这个人物的描述进行了画像,例如此人的性格、高矮、胖瘦。而同一类的人在这些方面往往有共同点,因此他们的画像也不可避免地相似。”荆老师说。另一方面,古代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与一体,所以人物的实际长相跟画像会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古代帝王,画家为了讨他们的欢心,往往把他们描绘得高大威武,充满帝王气息,如此一来,画像和真人长相就南辕北辙了。
“例如朱元璋,他的画像有好几个版本,跟史书记载都有很大出入。”荆老师说,“看史书的描绘,朱元璋长得不好看,但他的画像并不丑。这都是画家‘加工\’的结果。”
相对而言,国外的绘画则是注重写实,因此他们的古代人物画像各有各的“脸”。
■说法:穿着打扮反映时代特点
对于历史课本上的“龙套脸”,有人觉得既不真实,还不好辨认,不如不要。但荆老师认为,历史课本的人物图像不仅仅是为了展现人物的长相,更主要的是体现时代特点,学生应该辩证地进行学习。荆老师说,从目前的人物图像看,相似的多是同一时代的人或者同一行业的人,他们的相似正是时代特点和行业特点的体现。例如宋代的人物,他们的衣着、帽子、发型等是一样的,以后学生见到同样装扮的人,可以辨别是哪个时代的人。再如,孔子的课本画像看起来谦恭、仁慈,这与他倡导的“仁”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韩非提倡“法制”,因此长相比较“严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及其观点。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只看人物的脸,还要留意其他的细节,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
YMG记者李凤
通讯员周希英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实习生冯婵媛)“一节两会”将于23-26日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同时举办。由烟台市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一节两会”现场摄影抓拍大赛同步展...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