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心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今年79岁的退休老教授王佐元家住迎祥路,离烟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有一站地的距离。为了吃饭、娱乐方便,老人去年来到这里。王佐元老人说:“吃饭省事,不用自己做了。有点什么事,老年人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帮助,这样就不拖累儿子了。”
和王佐元有类似情况的孙玉兰老人今年96岁,她的小女儿73岁,大女儿76岁,两人都身体不好,服侍老妈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也将老人送了过来。“老人凑在一起,吃得舒服,玩得高兴,身上不舒服还能互相照应着,好呀。”
为了更好地对社区老人开展以生活照料为主服务,芝罘区从2010年开始探索居家养老发展模式,成立了烟台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呼叫指挥中心、芝罘区社区服务信息网和芝罘区社区服务呼叫热线,“四位一体”构建起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老年市民不仅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由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也可以根据自我不同的身体状况和专业特长互帮互助,懂体育的领着大家锻炼,懂音乐的带领大家唱歌,懂医疗的帮助大家保健,为许多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出门跳舞上门陪聊,社区老人不“冷巢”
家住芝罘区大海阳社区的辛君瑞老人退休后反而更忙了,上午去排练节目,下午要照顾孤寡老人,还得抽时间去参加一个老年人的讲座活动。辛君瑞老人说,他今年67岁,退休前是学校的教导主任,身体和经济条件都不错,平时就爱参加社区的艺术团,还经常做慈善义工,志愿照顾其他老年人。
“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基层就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大海阳社区主任冷晓燕介绍说,他们社区里建有一个老年活动室,成立了6个老年艺术团,共有超过一百名的老人参加了艺术团,另外还有专门的社区义工组织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据统计,目前烟台市社区老年人活动室达到了5601处,成为吸引老年人的主要阵地。
家住开源社区的高立芬老人今年82岁,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剩下老人无依无靠。再加上老人患上严重的糖尿病,视力不足0.1。开源社区居委会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平时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定期有人陪老人散步,上门陪老人聊天,让她不再寂寞。每逢节日,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会送去日常生活用品,让老人得到温暖,不再孤单。
老人自建活动室,“互助养老”图个乐呵儿
目前,社区互助养老在烟台市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参与社区组织的互助活动之外,一些留守在家的老年人还自发聚到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相互照顾。
在惠安小区就有这样一个“老年活动室”,活动室门上贴着一张手写的“守则”———活动室有老潘、大帅、老申组成的“三人团”集体管理。活动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半和下午1点半,风雨无阻,全年无休。
这个老年活动室是老人自发建立起来的,潘绍全、申积大和“大帅”陈景安则是活动室的“始
作俑者”。据了解,惠安小区里喜欢打扑克的人有不少,一些老人们退休后就想找个活动场地凑凑。正好小区东入口的保安亭空闲了好长时间,三个人一合计就找到物业,把保安亭“改造”成了活动室。
“老潘”告诉记者,活动室今年4月份正式开张,刚建起来五六天,就有20多个老人报名,甚至还有女同志也要来玩。“好多年小区内没有固定的室内活动场所,这个‘活动室\’一建起来,可是了了大家伙儿的心愿。”
新闻推荐
有人说“大成门”小区内将来要有一尊塑像,是“亚圣”孟子的,因为他是著名的儒家学说的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有道理,有根据。烟台“大成门”不仅集合了众...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