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我们是“烟台许振超”

来源:烟台晚报 2011-09-18 04:51   https://www.yybnet.net/

这是一串闪亮的数字,2007年,烟台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成为全国沿海第11个亿吨大港;2010年完成吞吐量1.5亿吨,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由2004年的第17位提升为第11位。数字的背后,是数千名码头工人夜以继日的付出。31岁的江伟,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他18岁进入烟台港成为一名装卸工,以后的14年一直是双班倒。身为独生子,14年只回莱阳老家陪父母过了两个年。他又是不普通的,他以许振超为楷模,不断地努力学习,他开起叉车就像玩杂技,由于过硬的业务技能曾夺得全省港航系统一等奖。

这是一个孤独的工作

江伟1980年9月出生,身为“80后”的他,却没有一点“80后”的特质。这个祖籍莱阳的帅小伙,是家里的独子,没有品牌的衣服,也没摸过IPAD 和IPHONE。初中毕业后,升入烟台港旗下的水运技校,学习港机驾驶。那一批,水运技校专门面向农村招了两个班,80多个农村来的小伙子,后来全部充实到一线,十几年过去了,绝大多数都留下了。江伟不爱说话,几乎是记者问3句,他短短地回答一句。“一个人呆惯了,平时就不怎么

说话。”他这样解释自己的“闷”。不管是叉车、推耙机还

是装卸机,每一种作业车都是一个人在驾驶室里,一呆就是一个班,干几个小时,中间出来吃顿饭,加瓶水,大家都累得不想说话。一小时后,再回驾驶室里继续工作几小时,“跟谁说去?慢慢都不大会说话了。”水运技校里,上半年学理论,下半年开始,就进入集团实习。他的履历表上参加工作时间是18岁那年,实际上17岁那年,他就进入原港埠一公司成为一名装卸工。

那时的一公司远未达到现在的机械化水平,卸车用的取臂吊,只有一个。火车道直铺进港里,工人们分四个班次三班倒,每个班8小时。机械不够用,又赶着卸车,常常要跳到火车车厢里人力扒火车。一车皮60吨的化肥,7个人不停地卸,要卸2个多小时。

卸车用的大铁锨,一个就有数公斤重,再加上满满一铁锨化肥,江伟这帮小伙子,要不停地干两个多小时。

最痛苦的是夏天卸水泥熟料。这种货是散装的半成品,由于当时工艺落后,需要人力扒火车,工人要用铁锨一锨一锨地往车厢外扔熟料,太阳的烘烤加上水泥熟料散发的热量,以及现场弥漫的灰尘,几分钟下来,每个都是汗水裹着水泥,毛孔都透不出汗来。也就从那时起,江伟立志要做一名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劳动强度的机械化装卸司机。

开叉车精巧如耍杂技

1998年4月,江伟如愿分到机械公司学习叉车驾驶。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驾驶技术,一切都被他轻描淡写成了两个字———“练呗。”

他告诉记者,叉车驾驶的主要注意事项在于安全。码头作业,人多车多,视角大,要与地面工人充分配合,以最快的速度装卸货物。还有一项技术,是精确,精确地把叉车插入货物的缝隙中。“如果第一次没插准,就耽误了时间,要插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2005年9月,江伟代表烟台港参加省交通厅港航局举行的“百名十佳竞赛”。当时,江伟开的车是980G装载机,对于竞赛要驾驶的ZL50F装载机,以前几乎没接触过。那段时间,他满脑子的念头都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掌握这种车型的驾驶技巧。赛前的那些忙碌的日日夜夜,如今还历历在目。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练车上,双休日、小长假,一天都没有休息过,睡觉的时候手都会不由自主地像在握着操纵杆一样摇来摇去,直到被旁边的妻子摇醒。

赛期如期而至,ZL50F装载机的比赛地点设在日照港,走上比赛车辆时,江伟全没了平时训练时的战战兢兢,每一个操作点,他都已烂熟于心。比赛项目,是在一块木板的四角分别放一个暖气管道般粗细的短钢管,上面再摞相同大小的木板,同样四角放短钢管,再摞木板,一直摞到十几层。驾驶员的比赛项目,就是把木板连着上面的钢管,一层层地叉下来,倒车,再开回来,再摞到旁边,依样摞起来原样的十几层木板。中间不出差错,用时最短的人,就是冠军。刚练了不到半个月的江伟,最终以综合成绩95.6分的好成绩,夺得了该类装载机项目的第三名,同时荣获了山东省港航系统“百名十佳”一等奖。

装卸工人的“学无止境”

作为一名农村来的孩子,作为一名装卸工人,江伟其实比很多“80后”拥有得更多。他的父母从不拖他的后腿,就算十几年不回家过年,依然只会说一句“要好好工作,要注意安全”;他有从无怨言的妻子,哪怕他早出晚归几乎不做家务;他14个月大的女儿,像他一样有一双明亮乌黑的眼睛。

最可贵的是,即使每天工作10小时,一个月有一半时间通宵不眠,他依然有一颗学习进取的心,拿他的话说,没有许振超,我们需要学习,有了许振超,我们更得勤学苦练,赶超“老大哥”。

江伟没事的时候,把当年学校的理论书全找了出来,因为有了实践经验,他学习得更有目的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书本多半能找出解决的办法。慢慢地,他学会了修车,换滤芯、换零件、换灯炮,一般的小毛病都是自己随手就能解决。别看是小毛病,耽搁的都是宝贵的时间。有时候卸车卸船,对方要求10小时卸完,一旦机械故障,找人来修,一来一回,两个小时挡不住。自己会修了,三五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2001年,江伟从众多机械司机中脱颖而出,如愿当上了推耙机、曲臂吊两个机种的司机,现在,只要是港上的流机几乎都能开,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他的付出,也是很多人难以想像的。年轻的江伟,腰椎、劲椎和胃都有毛病,时常受到病痛的折磨。夏天,在摄氏40度的船舱开推耙机,把化肥往传输带的顶端推送。化肥本身是散热的,冬天下舱干活,会觉得暖烘烘的,夏天,船舱温度高出气温八九度,达到摄氏40多度。江伟从下舱的那一秒开始,身上的汗就如雨而下。化肥挥发到空气中,全身奇痒难耐。满满一大瓶水,几小时喝得一点不剩,几乎不用跑厕所,水分就从毛孔中挥发出去。1米78的江伟,只有130斤的体重,“要知道,我的饭量可以每

顿吃三四个馒头。”。

我们这有一群“许振超”

不断革新,不断学习,江伟说,他的这点工作业绩不算什么,在烟台港,“许振超”式的新时代码头工人,还有很多很多。

王飞,是集装箱公司一名普通岸桥司机。平时苦练抓箱、起吊、放箱等基本功,一有空就跟随老司机上桥学习操作流程和技巧,光是学习笔记就写了整整三大本。从最初一小时20几自然箱提高到一小时30-40自然箱,王飞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至今他还保持着一个班干580自然箱的作业记录。有一次夜班,赶上船舶集中到港,连续两个班20个小时下来,他双腿都站不起来了。那一次,王飞一个人干了600多个自然箱,一条船的船期也没耽搁。

马胜,龙口港港埠分公司流机队一名员工,精通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他平时注意收集购买各种维修方面的专业技术书籍,工作闲暇就拿出来为自己“加油充电”。去年年初,码头作业机械故障,修理人员们也都束手无策。此时正值12#码头靠泊一艘3万吨级的铝矾土船,急需机械作业,得到信息他直奔现场,通过仔细聆听变速箱“嚓嚓”的响声,他断定故障原因是变速箱副箱的高低速同步器接合齿出现了问题。之后马胜便和一名维修人员在不到2小时的时间里排除了故障。

栾学峰,是烟台港西港区建设指挥部的一名工程管理人员。2009年秋,罐区施工最紧张的时期,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三个月下来,体重下降近20斤……

新闻推荐

芝罘党员“双管双责”试点扩面, 2000多人社区报到,发挥特长为民服务

奇山街道:组成“七彩虹”服务队“作为一名党员,我自愿加入‘百灵鸟\’党支部,服务社区居民。”当天上午,芝罘区考核办党员孙志荣同志,来到奇山街道办事处长...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阳光难见北风劲吹2011-09-18 04:51
评论:(我们是“烟台许振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