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内天文专家的说法,今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的时刻将出现在当日17时27分,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那么,月夜之下,除了合家团圆之外,到哪里去赏月呢?YMG记者昨日精心搜罗,为本报读者探寻市区赏月去处。近水楼台先得月栖云阁上会嫦娥
说起烟台最佳赏月点,很多人都会首选南山公园的栖云阁。栖云阁最高处,随意眺望,即便是夜晚,灯火辉煌的市区一览无余,霓虹辉映下的大海也是波光粼粼,而天边恰好挂着一轮圆圆的明月,想像一下此情此景,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栖云阁”,不妨可以直意理解为在云端之上休憩。而如果细细端详这个并不怎么宏伟的亭台楼阁,更会觉得,原来这一层层的去处却是奥秘无穷。栖云阁共三层,沿旋转楼梯拾级而上,会发现,众多的书法雕刻中,每层都有一块著名书法家黄苗子题写的牌匾,三层都以“云”命名,意境极美。
第一层题为“仰云”,因是第一层,处于平地,还须仰头望云;第二层的名字是“袖云”,所谓云彩已经在袄袖上环绕,到了及腰的位置;而最上端的第三层,所挂牌匾是“牧云”,说明你的脚已经位于云之上,人比云高,可以“放牧”云彩。
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楼台,仰望几点星光和一轮明月,或三五知己,或亲朋好友,岂不快哉!
滨海广场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烟台市区,几乎每一个赏月的好去处都应该能望得见海,但是与海最亲近、与月亮最亲切的一个地方,莫过于咱们的“城市大客厅”滨海广场了。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与海为邻的许多烟台人,已经习惯了这个城市里的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在这里“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可以看到第一缕朝阳从海平面上喷薄而出,可以望见潮涨潮落,可以闭上眼睛听海哭的声音,可以坐在一个又一个造型别致的石凳上晒晒太阳,更可以感悟海上生明月的万千情思,可以自由遐想,“在那山的那边,在那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烟台或许不会有杭州西湖美景中的“平湖秋月”亦或“三潭印月,但当中秋的明月升起,当天上的那个圆盘和滨海广场的闪烁霓虹一起映入大海,莫不是一幅“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画卷!
月亮、大海相伴,海边的石凳上相偎相依,应该叫作浪漫吧。
自家阳台一壶酒最美月亮在身边
倘若不想要那么多的意味,只是像嫦娥和吴刚一样,谋得此时团圆,那么,最佳的赏月地点其实就在自家的阳台。
一壶酒、一杯茶、一家人,在明月普照的夜晚团聚,甚至,即便那月亮藏在云彩背后,即便没有那么多诗情画意,却也是这一夜最美的月亮。
月是故乡明,都市人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中,陪着老人孩子其乐融融地度过一个晚上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十分难得,何必在乎是否有名胜名景呢?至于那些外乡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想家的夜晚,就让明月带去他们的相思吧。
烟台山上邀明月惹浪对影成三人
不应该撇开烟台市的标志和象征———烟台山。有人把烟台山称为烟台的母亲山,中秋月夜,携家带子,品读别样的山海烟台,正是其时。
一座城因一座山而得名,一个名囊括一座城的历史。烟台人熟知烟台山,熟知那遍布山上的领事馆建筑的历史沧桑,熟知开埠陈列馆、冰心纪念馆、京剧蜡像馆等特色馆址,熟知高高耸立的灯塔,熟知那布满硝烟的烽火台,熟知山下的波涛汹涌———烟台人也理应看看中秋圆月夜下的烟台山,也理应看看烟台山上那片月。
如果不能登上那安守百年的灯塔,那么不妨就站在烽火台上眺望这个城市,不妨就来到惹浪亭上听听涛声。海天之间,玉琼当悬,微波粼粼,月影荡漾。而岸边,灯火阑珊,如梦如幻;山中,树影婆娑,江涛澎湃。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东炮台挑灯赏月梦几回吹角连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东炮台赏月,或许,不经意地便能发现,静谧的月光之下,有一番金戈铁马次第而来。
因为一座清代炮台,岿岱山的原名被人叫成了东炮台山。其实,在中国近代史北方海防建设中,岿岱山甚至曾比烟台山的名声还要响亮。1875年,李鸿章认识到“山东沿海修筑炮台尤以烟台为最先最要”,1891年,李鸿章校阅海军,决定在烟台修筑炮台。1894年5月,岿岱山炮台建筑终竣工,与先建西炮台遥相呼应,守土固疆,东炮台于是成为清末北方海防的最后一座炮台。只是历史交错,为了巩固海防、抵御外虏而建成的东炮台,却在甲午海战中“废弃”,耗资百万银购得的五门崭新克虏伯大炮一炮未发,便被迫拆除。
东炮台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在这里赏月,感受盛世秋夜,也可慨叹前朝。今时的克虏伯以及“表海风雄”,记在心里。
新闻推荐
中秋的脚步越来越近,思念的心情越来越浓。本报联合烟台喜旺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中秋节,想和远方的亲人谈谈”收集了市民浓浓的祝福。截至昨天下午,已经收到...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