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王静出生在沂蒙山区一处偏远的小村庄。那里的人们以耕种几亩薄田为生,喝的是井水,吃的是玉米面稀饭和地瓜煎饼。
上小学的时候,王静家里的生活逐渐有了改善,可是那里没什么副业,除了养一些家畜,更多的依然靠种田,这些活又累又繁琐,只记得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特别辛苦地劳作。7岁起,王静就和弟弟承担了家务,烧火做饭擀面条烙油饼,还学会了包饺子。只是擀面皮擀得上课写字时手掌处的骨头又麻又疼。那她也很开心,毕竟能帮父母的忙了。
王静自幼就表现出对画画的热爱和天赋,可是那里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于是,她就买来蜡笔看见什么画什么,同学们都叫她“小画家”。
中学的时候,王静又瘦又高,那时候依然没有自来水,所以她也学着别人去挑水,挑半桶还怕别人笑话,双手抱着扁担走路晃晃悠悠,重重的担子往下坠,沉沉的水桶压得她肩膀好痛,感觉回家的路怎么这么长啊!后来,她的后背经常酸痛,多年后被查出是无菌性韧带炎,医生说是挑水压的。那时的她就想,一定要走出这大山,走出那份沉重。
高中没毕业就出门打工
姐弟俩开了一家烧烤店
听说弟弟在家办工厂赔了个底朝天,王静约来了弟弟。由于有着酒店打工的经历,他们在莱山区石沟屯村里开了一家烧烤店,墙上除了挂满了王静的画也没有什么装饰,比较干净简单,由于刚开业加上地脚也有点偏僻,所以客人很少,也没雇佣服务员。弟弟和他女友在后厨,王静自己在前面又点菜又上菜。
王静深知,开饭店卫生质量是第一位的,食品做的是良心。进货的时候严把质量关,买最新鲜的肉和鱼,还创新了一些有特色的烤海肠和烤青菜。每一种烧烤都自己先品尝味道,然后和弟弟仔细研究探讨。酒香不怕巷子深,慢慢地,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夏天的时候客人爆满,每天都有排队等桌的。一些油画爱好者一边吃烧烤、喝啤酒,一边欣赏她的油画,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店里越来越忙,最忙的时候服务员达到了九个人。假期里大学生都愿意到她的店里打工,这些大学生基本都是农村出来的,王静理解学生的拮据,对他们像对自家人一样,还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学生妹妹。所以有的学生虽然毕业了离开了烟台,但过年过节仍会发信息问候她。
2006年12月份,王静交足了首付款买了第一套房,还买了一辆二手车,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后来报了一家油画学习班,每天下午下班时间去学习油画,并结识了很多朋友,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和憧憬。
2010年,已经三十多岁的王静终于遇到了“真命天子”。四个月以后,他们结婚了。他也是外地农村的,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来烟台发展。他们俩特别珍惜这份感情,一对漂泊的心终于有了停靠的港湾,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
蓝蓝的海,白白的云,成群的海鸥,嬉戏的小孩,撒网钓鱼的老翁,一幅多么完美的油画啊!王静依然喜欢到海边写生……
YMG记者孙致霞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昨天上午还不到9点钟,“老于帮办”桌前就被市民围住。家住上夼西路的韩先生感激地告诉“老于”,去年,他反映家门口没有斑马线,行人安全隐患大。“老于”发稿后不...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