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仁智生于1982年,家住大东夼,目前供职于北京自然智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经常出版各类刊物图书,编辑部就设在福山区永福园别墅区里,战仁智和同事一起负责各类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
说起习武的原因,战仁智笑称自己是“武侠小说中毒太深”。战仁智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特别迷恋武侠小说,由于母亲在新华书店工作,他看书方便,小学还没毕业,他就遍读金庸系列。书中描绘的各种“江湖情景”,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受武侠小说的熏陶,他从小胸怀两大梦想,“想当大侠、想当兵”。
尽管小时候父母反对他习武,但他一直没放弃自己的“侠客梦”。高中的时候,他通过同学介绍,利用暑假在南操场跟人学过拳击,上大学期间学习过散打,去俄罗斯留学时期还了解过俄罗斯当地的搏击技术。
》》网络发帖找到通背大师
战仁智2003年去了俄罗斯,2008年学成回国,并没直接回烟台,而是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结识了现在的老板,并在2010年被老板重新带到烟台。在外漂泊这么多年,虽然心系武术,但漂泊不定,终究不能系统练习。重新回到烟台,他那颗习武的心又按捺不住了。
今年初,为了寻师学艺,他在烟台本地的论坛和百度论坛里分别发了帖子,但都石沉大海,后来他搜索到了大连一家叫“格斗教室”的论坛,进去发了个拜师帖,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回复,回帖人把烟台通背拳大师钟福昆的家庭住址、电话都留给了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给钟福昆打了个电话,原来还担心吃闭门羹,没想到钟老师很热情。
找了个时间,他到了钟老师家里,“说实话,当初也是持怀疑态度,也有点挑师父的意思。”他说,但看过钟福昆的表演后,他打消了顾虑,“师父的功夫绝对深,他的中拳很刚猛,我看一般人扛不住他的一击。”
今年5月,他正式拜在钟福昆门下。拜师仪式很简单,既没有焚香、磕头,也没有递帖、敬茶,师父甚至连学费都不要。如今他每周去个一两次,一次一两个小时,已经学了点基础的功法,比如“摇身披挂”和“悠带式”。
》》毕竟是编辑,贡献很特殊
毕竟是搞文字工作的,师父不要学费,战仁智就用特殊方式回报师父。拜师以来,他通过自己的文字特长,帮助师父整理了不少通背拳资料,其中包括《五行通背拳流源与发展传承史志》等资料。昨天上午,正在采访时,他还接到了师父的电话,叫他去商量通背拳文字资料整理方面的事情。
战仁智最近刚刚荣升父亲,儿子还没满月。由于要伺候月子,有十天的时间,他没能抽出时间习武,“很有罪恶感。”他说。
如今的战仁智,对习武有了新的理解,已不再是那个朦朦胧胧的“侠客梦”。他说,作为文字工作者,长期伏案劳作,如果不注意运动,心血管系统很容易出问题。“我自打拜师学艺以来,这半年没感冒过,习武确实有健身的功用,权当是对健康的投资了,省得将来咱老了,身体不好,给孩子添麻烦。”战仁智这个新晋父亲显然有了更多的牵挂。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泉江通讯员家伟传甫馨杰)随着胜利区片征收工作接近尾声,具体的改造工程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如今,距离第一批被征收人搬出胜利区片已有3个月的时间,他...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