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并摄影:YMG记者李栊通讯员孙荣
这里并不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对于每一个烟台人来说,自来水都是值得珍惜的。它并非“自来”就有,每一天,它从门楼水库一路走来,在外夹河东岸的宫家岛水厂经过重重处理和检验,才流入寻常百姓家。
占地宽阔的宫家岛水厂,负担着市区90%以上的饮用水供应。这个占地160亩的水厂,只有57名职工,全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对于“自来水人”而言,没有什么可以“挺身而出”成就一番壮美事业的机会,却因为承担着几十万人喝水的重担而时时刻刻兢兢业业。3月23日,世界水日,记者走进宫家岛水厂,采访了一位在这里工作了20年的“老自来水人”。
锦鲤为伴监测水质
“老自来水人”王丽丽并不老,1992年,19岁的王丽丽从潍坊轻工学校分配进宫家岛水厂,到今年,已经走过20个年头了。从最初的净水工、水泵运行工,到配电工、主控室,再到现在的综合运行工,20年时间,王丽丽几乎把水厂里所有的基层岗位干了个遍。
如今,她胸前的工牌上写着“综合运行工”几个字,负责整个水厂的调度,掌控输往市区供水管道的水量增减,从门楼来的水量控制,这个听上去很简单的工作,却需要极为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责任心。
宫家岛水厂坐落在烟台市城西宫家岛村南,是一座地表水净水处理厂。厂区内冲天的松柏可以说明这里的历史,安静的厂区几乎看不到有人在行走,更听不到水的声音。整个水厂有三条独立的生产线同时运行,东部车间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利用奥地利政府间贷款建设的,被王丽丽和同事们统称为“奥贷系统”;中部车间是这里的主力———扩建于2007年的10万方供水系统;西部是新建成的除铁锰供水系统,是永福园地下水库的配套工程。
水厂的57名职工并不是全天在厂里,水厂刚刚实行了五班,一线运行工每上一个白班,就要再上一个从下午四点到第二天早上九点的夜班,再休息两天。
每天,3条直径1米的输水管从门楼水库将水引进宫家岛水厂,第一关检测水质的,是养在一个水池和两个鱼缸里的几百条锦鲤。这是一种对水质非常敏感的鱼儿,水质一旦有问题,它们先有反应。王丽丽目前工作的调度室有一个摄像头专门用于监控这些锦鲤,陪着记者看“10万方车间”时,记者随口问了一句车间东头那缸锦鲤有几条。王丽丽脱口而出“19条”,因为“天天数”,每隔两小时就要来看它们一眼,太熟悉了。
从水库来的水先进小网格反应池,在这里加药沉淀,再经过一个长108米的平流沉淀池———水流在池里缓缓地流两个半小时后,把大颗粒渐渐沉淀掉,再进入V型滤池用1.5米厚的石英石进行过滤,滤后的水,烧开了就可以喝了。
一旦锦鲤出现异常,水厂还有至少两个小时的应急处理时间,保证问题水不出厂。
2000年那场大旱终身难忘
做为水厂的职工,最怕的是没水。王丽丽最难忘的事,就是2000年那场大旱。现在想起来,那些天的辛苦是这20年来再没有遇到过的。
2000年夏天,是一场50年不遇的大旱的“尾巴”,也是烟台人最难熬的一段时间。那时烟台将近3年没有有效降水,门楼水库的水已经低于放水洞,从外围看,都看不出这是一个水库,看不到水了。
那段时间,整个自来水系统的人都冲到了前线。因为水库放不出水,就把浮船开进了水库里,四处找水最深的地方向外抽水。当时的说法是,再过20天不下雨,市区居民就有断水的可能。另一批人在外夹河找水,将河里不多的水围起来,形成一个直径30多米的围堰,围堰里的水虹吸入水厂。河床里,上百人看着40多个小水泵四处找水向围堰里送水。“其实当时电费成本早就高出了水费,但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
现任水厂厂长郑志国还记得,当时最坏的打算是在门楼水库里面打井,但那样会抽干水库的“死库容”,水库的生态系统会全部死亡,再培养起来需要数年时间。
王丽丽当时驻守调度室,一个多月时间里,眼睛不眨地盯着从围堰向外抽水的水泵。因为水量太小,虹吸管随时可能从水平面中露出来,水泵空转超过3分钟,就会造成机器损坏。她和同事们必须保证一旦水压下降,马上关闭水泵,等水再积聚起来,再打开抽水泵。赶上夜班,从下午四点到第二天上午九点,眼都不眨地盯着压力表,困得实在不行就捏自己胳膊。
烟台那场大旱使市区的饮水几乎到了崩溃的极限。幸运的是,紧接而来的一场大雨改变了一切,王丽丽说,那场雨下了整整一个月,再次看到从门楼水库正常流到水厂的水时,她和同事们喜极而泣。
都是“天生”全能选手
在整个城管系统的运动会上,王丽丽始终保持着1500米和8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同事们开玩笑说这都是因为常年在超大的厂区内巡视“练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可信度,整个宫家岛水厂一个院子转下来,没有半小时是走不下来的,一个夜班王丽丽至少要转个四五趟。
练出来的,还有对整个用水情况调度的掌控能力。宫家岛水厂供应市区90%用水,夏季最高峰时每天向市区供水18万吨,现在是淡季,日供水量12万左右。在一天之中,早上七点开始进入用水高峰期,一日三餐之前都是一天中的最高峰,到晚上八点以后人们陆续休息,用水量再度锐减。如何控制好每天进入水厂和送向市民家的水量,保证市民拧开水龙头就能流出自来水?这并不是简单摁几个按钮就能解决的问题。
宫家岛水厂处理完毕的清水,会流入水厂地下三个蓄水量1.2万方、深4米的水池,再从这里送入流向市区的管道。王丽丽凭着多年经验,认为水池水深2.4米时最适宜“削峰填谷”———水位低了向市区输送时抽真空时间过长不利于降低能耗,水位高了用水低谷时已经处理好的水流入池中容易满出来。
“保证市区管网压力平稳。”这句简单的话,靠的却是实打实的真本事。整个水厂的35名综合运行工,除了少数几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多数是拿到哪个岗位上都能干。像王丽丽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自来水人”,几乎从没停下过学习的脚步。在烟台市组织的技能比武中,“自来水人”多次获得第一名。王丽丽也在2010年被晋升为工人技师。
自来水厂里过除夕
因为毫无弹性可言的轮班制度,王丽丽在水厂里过了几个年除夕,她自己也数不过来了。这些年来,自来水公司经理商静宇都在宫家岛水厂陪职工吃年夜饭,年年都遇到王丽丽,也觉得奇怪:怎么总是你。其实按他们的轮班制度不难推算,即便不是除夕夜,大家总会在过年这几天轮上班,家在外地的也从来不能回家过年。因为最多休两天就要回来,过年时长途车不方便,回去再回不来就不好了。王丽丽结婚这么多年,从没回莱阳的婆家过年,每次都是老公和儿子一起回去,家人倒也习惯了。
2005年烟台下大雪时,王丽丽还有3个月临产,肚子特别大。本来厂里已经照顾她上长白班,因为临时的人员调整,她又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夜班。老公怕她上班路上不安全,让她在宿舍找了一张床,下了白班不回家,在厂里呆一天,等第二天下午四点到第三天早上九点再上一个夜班再回家。
说起对儿子的照顾,王丽丽眼圈红了。儿子20个月就上幼儿园了,因为太小抵抗力差,总是生病。为了照顾孩子,老公辞掉了莱山的工作,就近找了个份工作。
打出生起,儿子就适应了爸爸晚上在家陪他睡觉,如果爸爸晚上没回来,一定要等着,倒是王丽丽经常上夜班,妈妈不在家反倒成了习惯……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苗波光杰双军YMG记者向阳)近日,记者在国家4A 级滨海景区开发区金沙滩看到,重点项目东方夏威夷水上乐园施工进展明显,乐园主体工程已经初露姿...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