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班热:就业培训市场供需两旺
在烟台大学校园内,不论是正规的宣传栏还是一些不允许张贴广告的墙面,都无一例外地被各种毕业生就业培训,研究生、公务员面试“包过班”的广告覆盖了。记者在广告栏前粗略统计:短短十分钟内,就有7名毕业生陆续浏览了这些广告,并且记下了联系方式。
今年打算找工作的毕业生刘云娜告诉记者:看到舍友们都报了一些就业培训班,为了不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吃亏,自己也忍痛花了900多块钱报了名。另一位准备参加省属事业单位考试的战淑芳也与刘云娜有类似的想法,看到身边备考的同学相继报了辅导班,一向“淡定”的她也按捺不住了,一口气报了3个辅导班,“这些辅导班的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感觉挺贵的。不过看到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报了,我也只好报名了,要不然考试时落后怎么办?”通过走访调查记者发现,刘云娜、战淑芳两位同学的经历并非个例,很多毕业生都报了数门收费不菲的辅导班。
面对旺盛的培训需求,各大培训机构早就“坐不住”了,他们不仅提早发放了大批的培训宣传单,而且定期举办各种免费讲座来招揽生源。“每到周末,就能在校园里发现很多关于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各种免费讲座。那次我和同学一起去听了一下,没想到才晚去一会儿,就找不到座了,听课的人实在太多了。”鲁东大学的徐美娟把自己的听课经历如是告诉记者。而另一位打算考公务员的孙广胜则有些迷茫地对记者说:“事业单位招考培训学校有好几家,到底哪家最好啊?我都不知道报哪家好了。”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各类培训机构数量众多,为了抢夺生源各机构之间在校园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置装热:购求职装备不惜重金
“之前为了笔试,我已经报了好几个辅导班,花了不少钱,没想到还要再花钱买这些东西来准备面试,真让人吃不消。”已经通过某高校研究生笔试的杨婷婷无奈地对记者说,“你看,光这些化妆品没四五百块钱根本拿不下来。”
男生刘海滨也为求职“行头”煞费苦心,跟小刘来到宿舍,记者不禁为他那一套从头到脚的面试装备颇感吃惊:西服用防尘罩精心地罩住,下面两双精致的皮鞋被小心地包裹起来,旁边放着专用的鞋油。刘海滨对记者说:“这套装备花了2000多块,见女朋友都不舍得穿,全都是为面试准备的。”说着,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另一位已经找到工作的倪晓伟向记者分享了自己面试成功的经验。他说:“面试时,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而着装又是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还是要在穿着上花点心思。”他给记者详细算了一笔账,发现一般大学生要想买齐一套“说得过去”的“求职装备”,没有2000———3000块钱根本不行。
专家:不盲目跟风,靠实力取胜
面对毕业生火热的“求职消费”现象,很多求职成功的“过来人”无疑最有发言权。已经找到理想工作的鲁东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何建平在谈到自己的就业经验时,笑着对记者说:“其实我之前也参加了辅导班,只不过没有全部参加,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参考老师、学长们的建议有选择地报了几个,感觉比那些有班必报,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的同学收到的效果还要好。”看来,辅导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做出选择,避免盲目跟风,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而对于面试时的着装问题,曾经多次做过面试主考官的刘老师有自己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尽管考官会首先打量面试者的穿着,但这并不是整个面试过程的全部,更不是核心,毕竟用人单位最看重也最渴望的还是求职者的能力与才气,而这两项都要靠实力说话。”他同时还表示,毕业生面试时并非穿得越贵越好,只要得体就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柳昊杰)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由长岛县书画家协会主办的“王智书法纪念展”于本月24日在县文化局三楼如期举行。王智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