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从故纸堆里发现新大陆

来源:烟台晚报 2012-04-22 02:25   https://www.yybnet.net/

讲述:烟台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刘树伟

记录:YMG记者魏文杰

现如今,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似乎已成为一种奢侈享受;对刘树伟来说,每日与书打交道则是他的工作。从事古籍普查的他已把这工作当成一种探秘,接触得越多越是被吸引着探究下去。

在各种书籍的熏陶下,他也特别注重培养儿子的阅读习惯,刘树伟说:“不论将来他从事怎样的工作,养成阅读习惯是会受用终生的。”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烟台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刘树伟,听他讲讲自己与书的各种故事。

虽是科班出身,开头也是一头雾水

13年前,他从南开大学图书管理专业毕业,恰逢烟台图书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这么个机会就过来了,当时全班同学中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进了图书馆,大部分同学去了公司或企业”,刘树伟笑着回忆,大多数人都觉得图书馆的工作枯燥无聊,他也不例外。即便这样,从借阅部读者流通服务中心到采编部进行书籍编目,再到古籍保护中心普查全市古籍书目,十多年来,刘树伟乐在其中,并越发地爱上了这工作。

万事开头难,对刘树伟来说亦是如此。虽说是科班出身,但真正接触到图书管理实际业务时,刘树伟也是一头雾水,“在借阅部时还好,主要负责读者流通服务,工作了半年之后调到了采编部,主要负责文献的编目和加工”,刘树伟在大学时头两年接触到图书编目的专业知识,但当时学的是手工编目,每种书的书名、作者、出版时间、文献卷册数、文献提要、馆藏地点等内容全部靠手工汇集并整理成目录卡片,而图书馆采用的全部是机器编目,各条内容全部由相应的计算机数据来代替,“刚开始那会儿,真是搞不懂”。

“而且,在课堂上学的时候比较分散,都是分块儿进行的,很少有机会单独完成一个完整的目录卡片”,等到正式工作之后,刘树伟只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甚至买书自学,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逐渐与实践相结合。在重新学习了半年多之后,总算摸准了机器编目的技巧和方法,刘树伟也逐渐适应了每天与书打交道的日子。

孕育出炉国内首家地市级古籍名录

2008年前后,全国范围内开展古籍普查,对现存古籍版本、存藏保护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中华古籍数据库,烟台市图书馆也成立了古籍保护中心,负责烟台地区的古籍普查工作。由于人手不够,时任借阅部主任的刘树伟主动过来工作,配合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本是来帮忙的,这一帮就帮到现在了”,刘树伟笑呵呵地说。

当时,原先对古籍知识涉猎较少的刘树伟又遇到了挑战,“关于古籍的版本、书影拍摄等专业知识基本上都不了解,只好从头开始学”,刘树伟说,古籍普查中的重头戏是拍摄书影,“对古籍的版本鉴定要看书的内封、序言、牌记等内容,所以在拍摄书影前,我们需要先把古籍翻翻看看,选择对版本鉴定有用的内容拍摄下来,再上传给鉴定小组”。

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古籍中夹杂的螨虫、灰尘比较多,虽说在书库中是穿着工作服戴着手套,但只要待上一段时间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有的同事因此患上鼻炎,也算是职业病吧”。

关于古籍的普查鉴定知识,刘树伟边实践边学习,大约半年之后,他也逐渐入了门。这期间,让他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2010年《烟台市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的发表。这一成果,标志着烟台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建立地市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城市,也说明烟台市的古籍保护工作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为了《烟台市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的出版发行,古籍保护中心的5名工作人员前后历时一年半,共翻阅近7万册图书,整理出许多孤本及珍品。说起其中的艰辛,以及发现珍贵古籍时的惊喜,刘树伟难耐心中的激动。

古籍普查一如探秘,越来越上瘾

刘树伟常说:“之前做图书编目时,是很机械化、流程化的工作,感觉有些单调乏味,但古籍普查完全不同,这感觉彷佛是在探秘,不经意间就能发现各种新奇的事物。”这,也大大激发了他对古籍的兴趣。

在这《烟台市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中,烟台图书馆整理出了一大批珍贵胶东文献。如烟台图书馆有三四十种抄本,因没有装订,被视为残书,几十年来从未动过。“我们在偶尔翻阅残书时,幸运地发现了这批古籍”,谈起这些,刘树伟异常兴奋:“为确保再无这样的珍稀文献被

忽略,我们突击了

两个多月的时间

系统整理了一遍

残书。整理出的珍

稀胶东文献中,既

有明抄本《郭康

介公遗集》,又有

清代的稿本《诗

经古韵》等”。

刘树伟在整理残书时,偶尔发现了明抄本《郭康介公遗集》。经过反复鉴定,推断应是福山郭氏家传的东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而大胆假设,或许残书中还有福山郭氏的类似文献。于是,他们遍翻残书,仔细寻觅,终于陆续发现了其他三种文献。

“福山郭氏家族,为明末清初福山第一望族。该家族代表人物郭宗皋,敢于直谏,有‘铁头御史\’之称,与海瑞齐名。”提起郭宗皋,刘树伟告诉记者,郭宗皋的一生本是“神奇”的一生—————他晚年在福山试种水田,是把水稻引入胶东的第一人。他把鲁菜引入宫廷。郭氏一族对福山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历史上,福山县五修县志,郭氏族人四次参与其中。对于《郭康介公遗集》的发现,刘树伟连呼“太神奇了”。

发现镇馆之宝如同发现新大陆

《钦定国史忠义传》,是烟台图书馆镇馆之宝。权威工具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皆著录此书为四十八卷。为进一步揭示其文献及艺术价值,刘树

伟翻遍了馆藏清代的传记资料,一无所获。后来发现近几年出版有一部《清国史》,但烟台图书馆没有收藏。

“馆里没有这书,并未打击我们的研究信心,我们又把搜索渠道转到互联网上,后来终于在网上下载了此书的扫描电子版。当打开电子版文献时,那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是难以言表的,原来《钦定国史忠义传》全书与《清国史》部分内容完全一致!”后来经研究,烟图所藏《钦定国史忠义传》,为目前中国大陆存藏较少的清国史馆黄绫定本代表作。清国史馆档案中的其他优秀部分,目前多存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这也造成了目前大陆学界对国史馆资料研究较少而台湾方面却研究相对成熟的局面。

鉴于此,刘树伟和同事费尽周折,从各种途径搜罗到台湾方面的大量研究资料,终证此书全书为六十卷,烟图所藏实为残卷,烟图所藏与《清国史》,都抄录自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并准确界定了此书的编纂时间、文献内容等。至此,《钦定国史忠义传》这一国宝的神秘面纱,终被彻底揭开。

每天陪子读书成了必修课

常年与书打交道的刘树伟深知多读书的好处。鉴于工作需要,刘树伟经常购买各种专业书籍,家里保存最多的则是各种儿童读物。儿子2岁时,刘树伟就开始购买各种儿童读物,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作为刘树伟的必修课,他每天都要陪儿子读一个小时的书。今年刚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如今已有了3年多的阅读历史。

“孩子阅读兴趣点也是慢慢发现的,儿子刚开始喜欢图画书,现在对各种科普读物都比较感兴趣,我基本上每个月上网买两次书,看看各种儿童读物的书评,觉着适合他读的就买回来,带着他一块儿读”,刘树伟说,儿子现在对恐龙、昆虫等有关生物介绍的书特别痴迷,从书上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再带着他去大自然接触各种生物,让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印象,反过来也能刺激他阅读的兴趣,更深入地去探讨研究,“我觉得这样一种阅读习惯对他终生都是有用的,不论他将来从事怎样的工作,都希望他能坚持读书”。

而说起现在的阅读氛围,刘树伟有些感慨,“受网络、电子书等新媒体的冲击,以及快节奏生活环境的影响,现在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读书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奢侈享受”,一年一度的读书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契机,能够提醒人们无论多忙,也不要忘记读书,刘树伟说。

新闻推荐

市规划局局长张冰开———, 市区规划主抓交通

本报讯(YMG记者邹春霞通讯员杨秀英)“今年,市规划局将着力规划改善和完善城市交通系统,研究市区路网微循环系统,解决丁字路、瓶颈路造成的交通制约问题。”...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故纸堆里发现新大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