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五一了,一盆盆鲜花就要摆上街头装扮我们的城市。这些鲜花是怎么栽培出来的?作为园丁的花卉园艺师们又有哪些酸甜苦辣呢?4月11日,慈善义工丛柳来到烟台市园林处科研所温室内,跟有着近30年园艺工作经验的唐邵富体验了一天花卉园艺师的工作。
全年无休照顾花草
早上9点来到位于莱山国际机场附近的花卉温室时,唐邵富正和自己的研究生徒弟给花花草草浇水。外面狂风大作,春寒料峭,一进温室内,24℃左右的温度,让人感觉一下子温暖了许多。满眼都是漂亮的小花和绿油油的小草,一片生机盎然。
已经50多岁的老唐,穿着背心还是汗流浃背。老唐指着一片含苞待放的牵牛花告诉记者,这批花将在五一期间做成花架,在滨海路上展示。从去年12月份播种到开花,25万盆的景观牵牛花一直由老唐侍弄。“播种的时候,要把肥料按比例配好,均匀放到培养格里,然后将种子一粒一粒种进去,附上薄膜。每天浇水,每周施肥,大概十几天后,种子发芽。”老唐拿着一盆盛开的牵牛花跟丛柳讲解道,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每一株花移栽到单独的花盆里,这个工作是最累的,蹲在地上一上午最多能移栽1000盆左右。
丛柳也在老唐的指导下,试着移栽了几株。“挺有意思的,但是蹲久了确实累,尤其是50多岁的人,站起来就感觉晕。”丛柳敬佩地看着老唐。“习惯就好了,现在一天看不到这些花心里都别扭。”老唐告诉记者,他从工作那天起,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花花草草的情况,一年365天全年无休。
熟悉性情各有所好
除了体力活外,花卉园艺师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生理特点,病虫害形成的原因、如何治理等。老唐坦言自己没学过深奥的生物知识,也没学过诸如土壤肥料学、育种学、造园学、病理学、昆虫学、遗传学等等,但只要是经过手的花草,他都清楚地知道它们的性情,所里的很多研究生都不如他。
“这是最难养的红掌,刚从北京引进来的。”老唐带丛柳来到一
片红掌中,尽管还没
开花,但是每一株都
郁郁葱葱,叶子嫩得
要流出水来。老唐说,
红掌生长的最适温度
为18℃左右,还要有
较高的空气湿度。记
者看到,红掌区域内
挂着温度计和湿度计,隔段时间就要观察一次,温度过高时要通风,湿度过低时启动喷雾。“红掌还不能用普通的自来水浇,要用过滤后的水,也不能打驱虫药,而是要用粘虫贴。”老唐笑着说,这些花儿就像宝贝一样,怠慢不得。
“这些丽格海棠、吊兰、熏蚊草等花就皮实多了,看到干了浇水就行了,还能吸甲醛净化空气,很多市民愿意摆在家里。”沿着花圃,老唐挨个跟丛柳介绍。“这些花叫做百里香,你用手摸一下看看。”丛柳用手轻轻摸了一下叶子,闻到手上一阵芳香,开心地喊道:“好香啊,太神奇了。”
“退休在家我也养养花,尽管喜欢但是养得不好,吊兰都死了。”丛柳向老唐请教养花心得。“再皮实的花,也要用心养,这样才能体会到养花的乐趣。”老唐说。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老唐从1984年一踏上工作岗位就侍弄花草,转眼间就快30年了,当年的小唐也变成了如今的老唐。每天早上7点多从家到温室,晚上7点多从温室回家,常年在温度和湿度都较高的大棚里,老唐有严重的关节炎。丛柳很羡慕老唐每天跟花草打交道的生活,老唐则戏称自己只是“城市中的农民”。
近30年来,老唐见证了烟台苗圃的发展。“刚开始的大棚很矮,每天都要弓着腰在里面,每天晚上把草帘盖上,快到中午掀开,花草的品种也很少,基本上就是常见的牵牛花什么的。”老唐说,现在搬进了科技大棚里,什么都方便多了。
“你看,这些是操作按钮,日光太强了,按一下遮阳帘就打开了,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自动就会合上。每个大棚都有通风口,一按开关就开始通风,这是喷雾按钮,湿度不够,一按就开始往四面喷雾了。”老唐像展示宝贝一样给丛柳讲解着科技大棚的好处,随着遮阳帘的打开合上,喷雾器的打开关闭,让丛柳和记者大开眼界。条件好了,引进品种也多了,几内亚凤仙、薰衣草都有。
“这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啊。”丛柳惊叹到,没想到温室技术已经这么先进了,跟自己想象中的温室有很大不同,不过一天的体验确实让她学到了很多知识。
新闻推荐
YMG记者孙淼每段爱情的开头似乎都相同,但结局却千差万别。刘雯和同居男友已经相处三个年头,三年的时间里,男友小豪不求上进,生活消费全靠刘雯的微薄收入。当小豪手捧鲜...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