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的工作是解决纠纷,为当事人争取利益。律师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多了慢慢地会发现一些规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解决纠纷、诉讼的成败。面对解决问题的误区有哪些,通常分为“左”和“右”误区。本版编辑日前约请烟台市一位资深的曹洪涛介绍了一些经验教训,分上下两篇提供给读者参考,上期介绍了市民在打官司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些激进而失败的诉讼行为,而本期则介绍一些温和甚至消极的解决问题方式,同样也值得读者借鉴和调整。“右”的误区相比“左”的误区温和,在生活中温和而保守的人往往表现为一个好人,有着较好的人缘。但曹律师认为在解决问题上,“右”的误区造成的损害比“左”的误区更为严重。通常“右”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待虎脱皮哪行积极出击
这是最致命的误区,举例说明:几年前笔者接到一位工人的电话咨询,他在工作中受了很严重的伤,咨询工伤待遇问题,我就问他出事多长时间?是否认定了工伤?他讲单位可能认定了工伤,我提醒他,工伤认定是一种程序,应当单位申请,单位不申请的个人也要申请,因为工伤认定是工伤赔偿的先决条件,无工伤认定就不能得到工伤待遇;并且强调工伤认定必须在工伤发生之日起1年之内申请,这是一个“死期限”!他回答知道了。
一段时间后,他又来办公室咨询,我问工伤怎样认定的?他讲没申请。问不是提醒了你吗?他讲没在意。觉得单位会申请认定就没管,安心养伤。到现在伤好了找单位要生活费、要工伤待遇,单位讲你长时间不上班已解除劳动合同。时间已过一年,此人两手空空,工伤待遇没有、工作也没了。问我怎么办?我也没办法。笔者至今至少遇到过3起类似案件,因消极而失去取得工伤待遇的机会。
从以上事例我们看出,赔偿义务人、侵权人磨刀霍霍,而赔偿权利人、被侵权人引颈待戮。如果被侵害人真的不想主张权利,法律并不禁止。但他们不想放弃,要争利益却不行动,与虎谋皮,却等老虎自己脱下皮来送给你?问题出现了消极等待是解决不了的,侵犯你权益的人可以等,而主张权利的人不能等,总要做点什么,哪怕只是让侵权人知道你不会善罢甘休,表明一种态度也要做。可以讲消极是被侵害人的最大敌人,此态度不扭转,问题解决不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断则断
曾有一位女士来电咨询,她的丈夫实施家庭暴力,将她打得鼻青脸肿,而且结婚十年,从未间断。她曾被打得几次骨折,报警好几次,过后又打。她实在忍受不了了,问怎么办?
笔者给她讲解了《婚姻法》及各项法律对于妇女权益保护的规定,并建议她诉讼离婚。她又讲自己一提离婚被打得更狠,不敢提。我们在做事情时,做一件事势必要放弃另一些事,比如走路,就不能躺着,你不可能躺着走路,不能在走路的时候同时享受躺着的快乐。对于上述的女士,她要权衡的是两种做法的分别后果,即“两害相权取其轻”,每一种做法都会有有利和不利的成分,又想离婚又不想受伤害,或不离婚只是为少受伤害都是不切实际的。
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决断,付出代价是解决问题必要的成本,你要做的是权衡成本自己是否能承受。那位女士之所以被伤害了10年之久,跟自己无法决断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无法决断就只有忍受,实在受不了就会爆发。前一种伤害自己,后一种伤害别人。许多杀夫案就这样产生。
还有一些人坚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有问题咨询几十位律师,但是几十位律师有十几种看法,你听谁的?谁说的对?无法决断,就会出现谁说的对心思就听谁的。而对心思的方法有时往往是错误的。故这种人就会没有决定,有决定时全是错误的决定。而且一误再误。
三个和尚没水吃切莫观望
这种误区常在群体权益受侵害时发生,大家都在等待观望,想的是这么多人都受害,总会有人站出来主张权利的,我不要出头,万一出头受到损失咋办?还有,如果别人出头了,赢了自己坐享其成,输了不过如此。对自己不会更坏。这就是中国人的精明。问题是都这样想谁会去向对方主张权利?没有人!这就是我们面对强权集体失声的原因。以上讲过侵权人对于不主张权利是最欢迎的,他可以不付代价,更可怕的是侵权人会看到这一点并将它作为再次侵权的理由。
以上是解决问题的误区,包括“左”的冲动、期望值过高、盲目自信,和“右”的消极、顾虑太多、等待观望。那么有没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还是有的,可套用国际通用的四步解决办法———1、了解与分析,2、确定现状,3、确定解决方案,4、实施。
分析与了解是指将整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因素都列举出来,并加以分析,除去无用的及无法左右的因素,留下所有有用的线索。确定现状是指不要抱以幻想,是自己实实在在的确认各种经分析的因素,特别是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接受它。确定解决方案是指在确认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一个最优方案,在此方案未出现根本性的错误情况下,坚持不做更改。实施是指完全按照确定的方案去进行工作,直至解决问题或出现新的问题。出现新的问题再以上述四步办法解决。笔者认为这样做是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山东盛信律师事务所曹洪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宫明涛王旭晓)日前,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烟台分院牟平检验工作站人员对开发区某重工企业在用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时,发现其正...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