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活着就是为了帮助孤儿, 远在北京的孤儿董韦,托慈善义工去看看这位“伟大的妈妈”

来源:烟台晚报 2012-06-04 01:1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YMG记者李珑)这是一份来自北京的心愿,从烟台SOS儿童村走出的孤儿董韦,希望借助我们的“慈善义工·夏日温情”,给她没有血缘的老妈妈送去一份礼物。

善良的癌症老人

南洪街农行旁的胡同往北拐,洪兴街19—13号,就是苏克勤、黄伯逵老夫妇的家。昨天上午记者和义工一起上门拜访时,72岁的苏克勤早早就打开家门等在门口。

这栋楼外表看来破旧,苏克勤的家却非常干净。朝阳的阳台上,养了10年的麒麟掌青翠欲滴,刚刚长出新叶子生机勃勃。82岁的黄伯逵老爷子正在书房里看《烟台晚报》,旁边的台子上,整整齐齐摞着今年的报纸,整齐里透着他们那代人的严谨。

苏克勤只有一只眼睛能睁开,却能准确地传达出她真诚的笑意。因为乳癌腺,她在2009年切除了左边的乳房。

坐在她身后的老伴总是咧着嘴笑,让人看到他嘴里为数不多的几颗牙。没人看得出来,这位乐观的老人曾因肠癌、肺癌做过三次手术,1998年第四次再次在肺上发现新长出的癌细胞时,黄伯逵再不想手术了。身上的手术刀口连起来四尺多长,够把他瘦弱的身躯绕两圈。他只想快乐地活着,不再忍受手术的痛苦。结果他现在真的在快乐地生活。如果说好人有好报,在这老两口身上就是真实的写照。

她帮了不知多少孤儿

苏克勤不知帮过多少个孤儿。1971年,她收养了儿子。那时,这个孩子已经被6户人家收养过,因为孩子有病,身体虚弱,总被退回来。直到苏克勤把他抱回家,现在,孩子已经人到中年,孙子的个头都比苏克勤高了。

2001年,苏克勤遇到了董韦。来自SOS儿童村11号家庭的董韦那时在鲁东大学念音乐系专科,她是孤儿,只想勤工俭学多赚点钱给“妈妈”张春红买点好吃的。苏克勤在一个公司活动上遇到打工当礼仪小姐的董韦,知道她一天能赚30块钱,拿到钱给“妈妈”买她爱吃的猪腰子,因为“妈妈”张春红一毕业就到儿童村当妈妈,很累很辛苦。

苏克勤告诉董韦,不要再打工了,这样影响学业。从那时起,她不间断地资助董韦,每学期给她千八块地,鼓励她考本科。董韦几乎每周都到家里来,给苏克勤打扫卫生,擦窗户,陪老两口吃饭。10几年了,董韦如今结婚生子,苏克勤夫妇也已七八十岁,彼此都视对方是亲人。

老于帮办完成孤儿心愿

今年春天,“老于帮办”携手雅虎网搭建网络平台,收集网友愿望。在外地工作,无法回烟台看看爹和娘的游子们,可以登录相关网页报名,晒出关心父母的愿望,说出自己的故事,由烟台市慈善总会的慈善义工来帮他们完成心愿。

董韦在网上留言说:远在北京的我希望朋友们能帮我看看烟台的苏克勤阿姨,顺便送她一台实用的酸奶机。在我小的时候,毫无血缘关系的苏阿姨一直在尽她的能力帮助我,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

昨天上午,许振珊和记者一起,将酸奶机送到了苏克勤家里。这对老夫妇都是位于开发区的山东省海洋研究所的退休干部,两个人的月薪加起来六七千元。黄伯逵说,老伴这个人就是心善,看到路边有要饭的小孩,就想领回家。尤其认识SOS儿童村11号家庭的孤儿后,苏克勤就经常拿钱出来帮助那些孤儿。她不知道自己帮过多少人,更没记住送出多少资助款,她不求回报,但看着董韦委托义工送来的酸奶机,她还是笑得特别开心。

新闻推荐

和我一起卖报的兄弟

1992年下半年,我到芝罘区念职业学校。那时,《烟台晚报》刚开始发行,每期四版,卖一毛钱一份。住校生活很单调,一份晚报买回去,宿舍的同学争相传阅,一条新闻也不放过,连...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八部电影迎暑期2012-06-05 01:17
评论:(活着就是为了帮助孤儿, 远在北京的孤儿董韦,托慈善义工去看看这位“伟大的妈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