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芳
女报记者 刘芳
2001年10月下旬,雷殿生在柴达木盆地徒步时第一次经历断水,要喝自己的尿,割破手指喝血润喉。
十年徒步中国,走掉19个脚指甲,穿烂52双鞋,遭遇19次抢劫。行程8.1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
途经56个民族聚集地,是全球连续徒步距离最远的人。
孤身31天穿越罗布泊,是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首位徒步穿越罗布泊的人。
2012年6月,他将十年徒步中国的历程发布到网上。半年,点击量超80万人次。
他,雷殿生。2013年1月10日,在接受都市女报记者采访时他说:“遇过生死,想过放弃,但心里那把火,始终在燃烧。”
罗布泊祭奠余纯顺
探险者归宿很凄凉
罗布泊腹地无人区。余纯顺的墓地。
一杯啤酒、一杯白酒,雷殿生双手合十,洒酒祭奠。极少流泪的他,此刻再也无法抑制。1996年,曾征服“世界第三极”的探险旅行家余纯顺,徒步穿越罗布泊时遇难。“一堆沙子,两层帐篷包裹的尸骨,是他的最终归宿。”
雷殿生默默祈祷后,在余纯顺墓前搭帐篷住下。“那一夜,睡得并不安稳。因为,已在无人区走了20多天,生死难料。”他说,余纯顺是自己的精神符号,当年得知余纯顺遇难的消息时,感觉“灯塔坍塌”了。身在北京的他,半夜跑到荒郊野外大哭了一场。
雷殿生曾和余纯顺有过一面之缘。1989年,在大兴安岭的铁路上,“一个长头发、长胡须,穿迷彩服,背双肩包的男人”迎面走来。如今,他对余纯顺背包上的字还记得———“徒步环行全中国,台湾—上海,1988—1998。”最终,余纯顺没能走到终点。雷殿生说,当时余纯顺手里拎着个黑色的东西,后来知道那是三脚架。那是余纯顺徒步中国的第二年,当时还未成名。“我很早也有徒步中国的想法,就主动上去攀谈,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问了些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问题。”雷殿生说,此后就关注余纯顺的徒步中国之旅,直到他在罗布泊遇难。
2008年10月23日。余纯顺墓前。雷殿生把一路上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食物拿来祭奠精神偶像。第一次相见,懵懂无知;再次相见,天人永隔。其实“探险者最终归宿都是很凄凉的”。他说。
孤独行走在生命的悬崖上
野狼的胡须拱进帐篷
从徒步中国的第一天起,雷殿生就选择了孤独。同穿越罗布泊广受各界关注不同,之前在穿越西藏阿里无人区时,两个多月里只有他一人在默默行走。此前,这里只有余纯顺穿越过,“不同的是,他从新疆走到西藏,我从西藏走到新疆。”
进入阿里无人区时,他看到有生命迹象的东西是土拨鼠。“我掏开洞穴,把它们打死,扒开皮就吃。”那个味道“非常难吃,无法想象”,咬一口就恶心。但为了活下去,必须强忍着塞进嘴里。
2002年7月12日半夜,阿里无人区。睡在帐篷里的雷殿生被惊醒,拉开帐篷一看,远处黑暗中有绿油油的小圆点,那是包围他的20多头野狼的眼睛。十几米、几米、几十厘米……狼群越来越近,用嘴拱帐篷,胡须伸进帐篷里来了。
已给姐姐写下简短遗嘱的他,“不甘就这样屈服。用鞭炮和气雾剂驱赶狼群,把衣服烧掉扔到狼群身上。”狼毛燃烧,噼啪作响,能闻到狼毛烧焦的气味。最终,狼群四处逃窜,他躲过一劫。
在神农架,他曾被几十头野猪围攻,用鞭炮驱赶得以逃生;在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罗霄山原始森林,两三百斤的巨蟒追着他跑,喷洒鞭炮和气雾剂救了他;在广西和贵州多次遭遇泥石流,随时可能被吞噬;在喜马拉雅山,雪崩突至,幸运躲过……
行前给姐姐写下遗书
让我的遗体睡在戈壁黄沙中
阳光炽烤下,雷殿生摸出手术刀片,将手指戳个洞,咬住冒血的指头,用力吸吮。之前,他数天没喝水。“血液从食道滑过,又黏又腥。”在罗布泊,活下去是最大的欲望,“不止一次,数次喝过。”这样做,是为了润喉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阳关他想起这句诗,但是“我要打破它,让西出阳关有雷殿生”。2008年10月12日雷殿生西出阳关,踏进罗布泊。罗布泊,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亚洲大陆的“魔鬼三角区”,东起敦煌玉门关、西至若羌到库尔勒的沙漠公路,北起库鲁塔格山脉,南到阿尔金山脚下,跨越新疆和甘肃。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在此遇难……雷殿生深知穿越罗布泊的险恶,所以将它放在徒步中国的最后一站。“走进去前就想过,这是一条不归路。没想过能活着出来。”出发前,他写好给姐姐的遗书———“别为我有太多牵挂,当一个人去完成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时,将付出艰辛甚至生命代价,姐姐要理解我的人生执著和理想。”他希望姐姐别去新疆寻找他的尸首,“就这样掩埋在净土中,挺好的。”“面对戈壁和黄沙,我将一人孤行……”他在日记中写。随身携带5天水和食物,负重45公斤,走100公里没一滴水;不见任何生命迹象,偶有昆虫飞过,几只蚂蚁或蜥蜴爬过,为活下去,抓住它们吃掉;连这些都没有了,只好喝自己的尿液,“黄黄的,用纱布过滤下,喷点儿消炎药喝下去。”“最难走的是彭加木失踪的地方。”5天,一滴水都没有。一天吃40克压缩饼干,走50公里,白天零上三十多摄氏度,晚上零下十几摄氏度。计划40天的行程,最终用了31天。
走出终点营盘古城时,雷殿生朝罗布泊的方向跪下,感谢罗布泊没把自己留下。
收藏资料2吨多重
生命的行走没有终点
雷殿生认为,把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全部走过,56个民族聚集地全部走过——— 才叫走遍中国。徒步无人区、边境线、海岸线、沙漠、冰川、峡谷……他用了十年。“我读书太少,可以没读过万卷书,但要行万里路。”雷殿生对记者说,曾祖父是闯关东那代人。从烟台到大连,最后到吉林四平,自己骨子里有与生俱来的韧劲。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父母去世,少年的他品尝过寄人篱下的酸楚,像一粒尘土独自流落社会。15岁,他走出小山村,先后在哈尔滨、大庆、北京等地谋生。卖过油条、鸡蛋、皮夹克,“都是卑微的生意。但我证明了别人坚持不了的,我能坚持。”“在你的生命可有可无状态下,求生欲望会特别强。”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万元户初兴时他已积攒下几十万元。这些钱,支撑了他的徒步中国。
环保、民俗、探险——— 是他徒步的关键词。令他难忘的,莫过于一次次超越常人梦想,填补中国徒步史上的空白并实现自我价值。十年徒步他积攒下大量实物,“雷殿生徒步中国事迹展馆”是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明素质教育基地,馆内收藏2吨多重的资料,包括各地生态文化历史书籍,他穿过的衣服鞋帽、走掉的脚指甲、少数民族服饰、100多万字的日记、4万多张照片。
去年年底,他把徒步中国的历程结集出版。书里,讲述了十年来的酸甜苦辣。现在他已成家立业,开了两家户外旅游公司,他用“安静、平和、满足”来形容当下。“不要活在别人框架中,要活出自我。”在北京,他和王石、李国庆多次交流,探讨一起去探险,去更多地方。“对于习惯行走的人,这是个永远停不下来的梦想。”“我还想走到国外去。生命的旅程需要一步步走过,一次次体验。没有走过和体验过的人,无法体会。”雷殿生说,十年徒步是终点,更是起点。
(本版照片均由雷殿生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作者:鞠丰穗学生记者 鞠丰穗2014年1月初,我回到家乡烟台,进入富士康烟台园区实习。在此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努力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笔尖,来寻找并呈现一个相对真实的富士康。初入富士康...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