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芝罘京剧与票友的前世今生

来源:烟台晚报 2013-04-18 20:51   https://www.yybnet.net/

1861年,芝罘开埠后,商业进一步发达,经济日趋繁荣,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这座沿海城市除受行船和经商者青睐外,也逐渐成为京剧艺术家向往的献艺所在。由京津南下或由沪、宁北上的著名京剧演员常在这里演出,然后再转道南上北下。他们精湛的技艺,丰富了芝罘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烟台京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拉动了京剧舞台(戏院、戏台)的建设步伐。

芝罘戏楼的风雨前生

早在清朝期间,芝罘就建有戏楼、戏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芝罘大庙就建起了戏楼(亦称天后宫戏楼)。戏楼高6米(底座高1.5米)正面宽6米,台深6米(取六六大顺之意)。后台连房屋3间。每逢庙会及其他庆祀节日有演出。1974年,大庙拆除,戏楼破败不堪,1999年,由烟台新型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出资修复。毓璜顶戏楼也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成。戏楼位于玉皇庙中轴线南端,坐南面北,与玉皇庙相对,楼前台为四柱歇山式筒瓦屋面建筑,歇山重檐,木质结构,五彩斗拱,正面6米。台深5.85米,后台房屋3间。为庙会及庆祀节日的演戏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2002年,市园林处组织施工单位在原址按旧貌重建。清光绪年间(1884~1906年),修建的福建会馆内(今烟台市博物馆)建有坐北朝南的戏楼一座,高1.3米,宽7.5米,台深7米。戏台铺活动木板,台内为空体。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九月初九日和七月十五日,均有京剧演出。另外,境内还有芝罘大疃的阳主庙戏楼,坐南朝北,戏台呈四方形。正面6.2米,台深6米,台高2米,台四角各有石柱一根,柱高3.3米。戏楼为全木结构。

京剧演出有了正规剧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烟台市第一座正规剧场落成,由掖县人(今莱州)张之禄创办。初名德桂茶园。后改称丹桂茶园、民国初年,改称丹桂舞台。1944年,改称金刚戏院。1948年,改称胜利剧场(旧址现在天天渔港对面北)。初建时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场内有8根木柱支撑楼顶。园内对面楼和东西楼均为包厢,一个包厢能坐10余人。楼下池中摆放40余张八仙桌,旁为边座。可容纳千余人。改为丹桂舞台后,撤八仙桌换上长木条椅。到民国时期,烟台已经有两个大戏院,分别为丹桂舞台(后为胜利剧场)、寿仙大戏院(1948年改称大众剧场)。著名京剧演员贵俊卿、马德成、李吉瑞、孙菊仙、尚小云、程砚秋、马连良、荀慧生、吴素秋等先后在这里演出过。两个中型戏园:一是建于清朝末年的大观园(旧址在现芝罘区政府驻地)。后相继改为天仙戏园、福禄寿剧场。1951年改为群众剧场。1957年拆除。二是建于1934年的芝罘进德会娱乐场(旧址在位于市府街老东方电子办公楼处)。原为露天剧场,1936年,搭建暖棚。这些中型戏院演出传统京剧戏曲,均对外售票。四个小型戏园分别为小舞台戏园、会友轩戏园、海防营百业市场戏园、北马路劝业市场戏园,演出戏剧、曲艺等,这些小型戏园不售票。演员每演一场后,由专人下台向观众收钱,多少不拘。

另外有双合班和永庆班两个草根戏班子,由于没有取得在戏院开场演戏的资质,平日走乡串村,露天演出。逢农村赶山会时,搭台演出。有时也在芝罘岛阳主庙戏楼、大庙戏楼、福建会馆戏楼、毓璜顶戏楼等民间舞台唱戏。仅观舞台,便可以知晓当年京剧演出规模和盛况。

芝罘京剧有了票友

芝罘京剧票友组织起源于1915年。因当时芝罘爱好京剧的票友常聚于“庆泉堂”而得名。当时票友到“庆泉堂”洗澡,并聚会在此进行吹拉弹唱。后来开办烟台祥茂厂的东家出资,在“庆泉堂”后边盖了几间房屋,购置戏装、道具及乐器等,供票友演唱排练之用。每逢春节和庙会之际,票友戏班应邀到福山、牟平等地演出,极受欢迎。当时,烟台周边的上夼村、仓浦村、西南村、西南关村、大海阳村、中海阳村、小海阳村、世和村、通伸村等村几乎都有一批京剧爱好者,其中最活跃的有大、中、小海洋村、通伸村等村和所城里的票友,他们都以村为单位活动。当时的票友多是商界富户和殷实人家的子弟,对学戏肯下本钱和工夫。如烟台英商创办的德仁洋行有位华人职员,购置盔头、髯口、戏装、靴鞋、及枪刀把子等,特地从北京请来老艺人来烟教戏,学戏时,他在自己家的客厅四周都安上大玻璃镜子,穿上衣靴及行头练功,从四面的不同角度,观看自己前后左右的动作,以便随时演练和纠正架势。

1927年,周信芳来烟演出,并发起建立烟台梨园公会,为群众戏剧界自发组织周信芳自任会长。此后,来芝罘演出的京剧名角,在离烟前均举行一次义演,将演出所得捐献给梨园公会。公会在市区南端塔山西北坡的卧虎岗(现南山公园西侧)购买义地,取名“九皇宫义址”。艺人及亲属逝世后,均可在此入土。并辟有“九皇宫”庙宇(在今世回尧),供奉京剧祖师唐明皇。烟台梨园公会对促进烟台京剧界艺人的团结,普及和推广京剧艺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芝罘成为京剧之乡

1932年,烟台业余国剧社成立,并由此产生票友同仁组织。1948年,剧社改名“同乐会”,地址设在福建会馆后大厅。1949年秋,他们为皖北水灾募捐,进行三天义演。从主角到配角、跑龙套的演员以及剧组勤杂人员,全为票友。义演纯收入400万元北海币(折合现人民币400元)全部捐献灾区。义演后,经烟台市徐中夫市长批准,改称烟台业余京剧团。京剧爱好者每月交一元会费,均可参加活动,时有百余人。地址迁往向善街庆和茶楼。芝罘人对京剧的喜爱,却一直长兴不衰。不分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欢京剧。每当周末,烟台文化中心广场、大庙戏楼等活动场所,汇集前来娱乐的人们,他们自带京胡、锣鼓,自由搭档,自得其乐。京剧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成了芝罘人生活的一部分。

芝罘是京剧之乡,历史上芝罘的京剧票友在国内是很有影响的。芝罘京剧票友的同乐处、烟台业余国剧社、烟台市业余京剧团等群众自发组织与不少京剧大师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对京剧艺术家也团结友爱。程砚秋来烟演出时,观众为抢购戏票,竟将商会的栅栏挤倒。荀慧生演出结束后,观众为欢送并一睹演员风采,剧场门外人山人海。著名花脸金少山未成名前,在烟台曾因病贫困,没有盘缠,是芝罘票友资助他去上海的路费。在上海他配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由于出演西楚霸王而一鸣惊人。民国时期,著名京剧演员几乎都到烟台演出过,并对烟台的戏迷和票友很有好感。新中国成立后,刘长瑜、李维康、方荣翔、耿其昌等著名京剧演员也曾在此演出。20世纪50~60年代,不少省内外颇有名气的演员,先后在烟台购买了房产定居。文/刘烟生

■名片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起源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嘉庆初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新闻推荐

“祥隆”杯围棋联赛5月1日开战, 各路高手参赛踊跃

由烟台围棋联赛组委会、烟台地区围棋俱乐部联盟主办,莱山区围棋协会、牟平区棋类协会、天地围棋道场等承办的“祥隆”杯烟台市围棋联赛将于5月1日拉开战幕,目前...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芝罘京剧与票友的前世今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