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发小”的游戏

来源:烟台晚报 2013-04-15 20:54   https://www.yybnet.net/

□曹洪涛

现在的孩子们除了春节逛庙会时能够感受一下传统游戏,剩下的时间尽是接触电子游戏等现代时髦的玩意。而在已为人父母的70后“地产老烟台”的记忆中,儿时他们的闲暇时光,是跟“发小”们在家门口的游戏中度过的,小孩子玩的跳方、挑冰棍棍……大孩子玩的跳皮筋、打烟蔚……很简陋,却很快乐。

那时侯,上中学之前,城里孩子们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在岗双职工,等下班回家、饭做好,天都黑了。孩子放学比较早,都带钥匙自己开门,作业相对较少,大约半小时左右就写完。在家里很闷,街坊、院里的孩子就会自发地结成相对固定的玩伴,大家在街上做着各种游戏。这就是“发小”的形成。“俺门口的”自然就成了互相的称谓。

70后们小时候因地制宜地制造出很多玩具和玩法,在街上玩得很开心。在街上玩的孩子通常分两类———小孩子和大孩子,没上学的是小孩子,上学的则是大孩子。游戏也因之分为两类,当然也不是截然不同,互相之间也有些交叉。

小孩子的游戏

跳方(跳房子、跳格子)大家在地上用粉笔画出固定的格子长约五六米,以单腿跳过所有的格子到家(最顶上的格子)为胜。中途还有两脚落地、换脚等规则。

拾把股,这个游戏是幼儿游戏中较高档的,而且能玩到小学三年级。玩的大多是小姑娘。说它高档主要是要有道具,要有一只小皮球。把股是猪羊等腿关节中的骨头,一头鼓三面平,可以各面着地。玩的时候孩子们围作一团,蹲在地上,先将几个把股甩在地上,然后向空中丢起皮球,皮球落地弹起时将相同姿势的着地的把股拾起,并接住皮球。没接住皮球、碰到别的把股就由别人继续游戏,拾多者胜。猪把股很大,一次最多拾两个,羊把股为佳,我曾看到一个小姑娘伸开五指夹四个把股,大拇指与手掌间还夹一个,并用手背接住皮球,真是高手!曾见过猫把股,每个只有拇指肚大,染着红色很是精致。那时小皮球不是每家都有的,把股也不好找,一般小姑娘都会把这些宝贝很小心地收起。没有把股有皮球,也可简化成拾石子。

捉迷藏(趴老牟儿)这是四海皆玩的游戏,其实地方就这样大,没有人会真藏得找不到,大家都是在体会藏与找的兴奋与快乐罢了。有一次我真的没找到一个人,找不到他我就要继续找,下一次还是我找。我很纳闷,认真地翻遍了街角的犄角旮旯,就是没有。天都快黑了,他抹着嘴从家出来,原来他饿了,回家啃了块凉馒头。没啥好说的了,一顿臭揍,直到他答应后边都是他找才罢手!

过家家(演故大影儿),小时候“文化大革命”尚在进行,过家家很少有王子公主幸福生活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在模仿样板戏、电影的情节。记得有一次我们十几个孩子模仿电影《红孩子》的场景,扛着木棍、笤帚、煤铲、火钩,拖着鼻涕,排好队伍,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唱“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没有几个唱对的)腰板挺得溜直,胸中豪情万丈。

挑冰棍棍。那时冰棍只有两种,三分钱的全是冰有些甜味,五分钱的白色有奶油味。通常是老头老太太用手推车、自行车带个箱子,箱子里有两到四个保温瓶。叫卖的声音还在脑海,“冰棍,五分一根。冰棍,奶油冰棍”,听到叫卖声没有孩子不咽唾沫的。只有表现好才能得到一根冰棍。吃的时候都是用舌头舔食。慢慢地舔完,并将棍也舔得干干净净。冰棍棍也是好东西,那时的棍是圆的小木棍,不是现在的扁棍。我们通常会收集起来,玩的时候每人从背后握着的冰棍棍中抽出一些,口中喊着“出呀出,出大把。出不出来大王八。”同时出来,棍多的将每人的棍收到一起,攥紧竖在地上,一松手棍就会互相搭着倒下,出现复杂的间架结构。他要拿手里的一根轻轻地将搭在一起的棍挑开,一次只能挑一根,其他任何一根棍动了就失败,由出棍数次之的来挑。以此类推循环往复。直到棍都挑干净。挑出来的棍就归自己所有。出少了没有发言权,出多了可能输得多,要想赢靠的是胆大心细技术好。游戏结束,高手会握着一大把冰棍棍昂首离去。输的人看着攒了一夏天的成果消失,痛心疾首。

大孩子的游戏

大孩子的游戏名堂不少,女孩跳绳什么的,男孩子就多了,打四角(老暴子)、打烟蔚(三角)、打弹儿、沙布袋、打弹壳……

女孩首推跳皮筋,跳皮筋也是玩得环境最广的,无论是学校课间还是院里街头,直到今天偶尔还会看到这游戏的影子。那时没有女孩子没跳过皮筋。皮筋的材质各不相同。幼时看到的都是黑皮筋。是用自行车里带裁开互相连接起来,大约三四米长就成了。但那时自行车里带很贵,没有人会用新的里带做皮筋,都是旧的不能再用的里带裁剪而成,因橡胶老化经常会断,断了之后就再打一个结继续跳,一个皮筋几十个结很正常。后来又有输液管、乳胶手套做的皮筋,但总感觉不如里带正宗。

男孩最流行的是打四角。用纸叠成四角形为暴子。玩时将暴子放在地上,拿自己的暴子去击打别人的暴子,打翻者为胜。胜者将败者的暴子拿走为战利品。最漂亮的暴子是用发亮的纸叠成(类似于今天杂志插图纸),当时的印刷品以黑白为主,很少有彩色印刷。得到这样的暴子是不舍得打的,留着欣赏。还有打烟蔚。就是将烟的包装纸拆开叠成三角形,放在地上互相之间击打。烟蔚由烟的包装纸叠成,有多少种烟纸就有多少种烟蔚。根据香烟价格的不同烟蔚的身价也不同。如“蓝金鹿”一毛七就是一蔚,“大前门”三毛五就是三蔚,在游戏中要被打翻三次才能被赢走。

还有一种男孩子钟情的游戏就是打弹儿。打的弹就是玻璃球。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得到一个玻璃球是好多男孩子的梦想。我不记得可以买到,只是看到别人有几个装在兜里,互相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简直羡慕得要死。那时的玻璃球也大小不一。大多是是不透明的,球体因不断撞击而遍布小坑。曾有一个孩子拿过中间带眼的红球,已被碰得球面发白,现在想来,那应当是清朝一品官员所佩戴的红宝石顶珠,现在完好的价值应当值几十万,至于带绿色的翡翠珠并不少见。大家的弹儿都是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有百年历史很正常。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生产玻璃球,用作跳棋等。玻璃球才不珍贵了。

游戏程序是这样的:拿一块砖头斜倚在墙上,每个孩子依次将自己的弹儿滴在砖斜面上,以流动最远的为先打者,他拿自己的弹儿其击打别人的弹儿,击中为胜,再击打下一颗。未击中由次远者击打。以此类推。打弹儿是有技术的,讲究的是食指圈成一个圆扣住弹儿,拇指发力将弹儿推出。有的孩子练得炉火纯青,拇指一弹弹儿能飞五六米远,又快又直,像子弹一样。准头极好,几米远处弹儿“啪”的击中别人的弹儿。像我就怎么也练不会,属于低级水平的“触罐子”,用手臂的前送来帮助自己缩短距离。经常被人耻笑。小时候没有玻璃球,就用黄泥团球晒干,或者用碎砖头在地上磨成圆球,一样可以玩。

另外一种是“撅丈”,这可以很多人玩。先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决定一人在圈中将沙布袋放在脚背上用力撅出。其余人在他撅的方向上远近不同分布,沙布袋在空中时可用手接住,一下绝杀,撅丈之人就输了。没有接住,在沙布袋还在滚动时游戏者就可踢它,只要不停就可以继续踢,踢得方向就是那个圆圈,到了圆圈附近撅丈的人也可向相反方向踢。只要沙布袋停下就不能踢了,进行最后的丈量。如停在圆圈内,撅丈之人就输了,在圆圈外要以撅丈人用脚量,在十脚之内也输了,换人来撅。十脚之外继续游戏。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撅出后,由圆圈外的人拿沙布袋向圆圈投掷,由圆圈内的人防守向外踢,踢出后再用脚进行丈量,不够十脚或未踢出圈者失败,换人。

打弹壳是比较小众的游戏,只有家里有人当兵或民兵才有可能有子弹壳。那时资源匮乏,部队打靶都要求收集弹壳上交,以回炉重炼。少数弹壳流到孩子的手中,就会变成宝贝。我的父亲在部队,我手里还是有些弹壳的,那时候将几十个弹壳摆成几排,在邻家孩子的眼里就是个富翁。打弹壳就是用手里的弹壳击打摆好的弹壳,一次击倒多者为胜,像打保龄球。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玩时我们更喜欢听弹壳倒地时叮叮咚咚的声音。那时手中都是铁制的机枪弹壳,偶然得到小小的手枪弹壳或巨大的重机枪弹壳是不舍得打的,那要放在箱子里宝藏起来。

在秋天来临时,遍地黄叶,时令游戏割(音嘠)梗便出现了。通常用的是杨树叶子,梗粗大坚韧的为好,最好是在地上有段时间发黑了,其韧性更足。游戏规则简单:挑选叶梗互相对割,不断为胜。其实大家并不在意赢输,叶子有的是,只是在放学课间的一个玩戏罢了。

几十年过去,这些游戏有好多都消亡了,现在的孩子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也不会玩。他们会怎样想?是羡慕我们童年时游戏的多样?还是鄙夷这些游戏的低级?无论他们怎样想,这都是我们童年的游戏。物质的匮乏使得我们用各种方式去创造游戏,并在这些游戏中快乐成长。现在物质的丰富同样使我们渐渐忘了过去,这些消失的游戏,在不远的将来也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无论怎样,我将它们回忆起来,算是一种纪念吧。

新闻推荐

文化中心提前“美容”备五一, 更换喷泉彩灯,亮化粉刷车辆指示线

本报讯(YMG记者衣文萍通讯员吴伟摄影报道)昨天,记者在文化中心广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和旅游旺季的到来,市城管局养管处把广...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发小”的游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