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邹春霞摄影报道
香港文化评论人潘国灵,在形容不断退去的海岸线时,用了一个令人莞尔的比喻———“仿佛一个男子随年月不住向后退的发际线。”那“发际线”退却的原因,是城市进化过程中的“陆”与“海”的疆土之争。
昨天上午,YMG记者与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副主委于党辰、秘书长张桂德以及烟台生态学博士吴晓菁,沿烟台东部海岸“发际线”———滨海路一路向东,发现海岸线上有不少历史遗留的“沉疴”有待关注。
海面“烂尾楼”来历不明,已经废弃多年
有市民报料称,站在天越湾楼顶向海面俯瞰时,海面上一个“造型独特”的“烂尾楼”颇为抢眼。
昨天上午,调研组来到位于在滨海中路天越湾对面海防林的一个入口,这里的沙质柔软细腻,令人顿起玩兴。可浅碧的海面上,一个类似“碉堡”的建筑突兀地伫立着。该建筑底下是4个直径达三米多的圆墩子,4个圆墩子上面横着一个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长方形“空中楼阁”,水泥房四面的空洞位置可能是“窗户”,西侧边有8个小“窗户”。远远望去,该建筑底下的4个圆墩子好像是用巨石垒起来的,整个建筑就像是个“烂尾楼”。对此,记者咨询了几位周边市民,均称对这个建筑的作用不大清楚。最终,一位在此干活儿的渔民给出了答案:“以前这儿海里有片虾池子,这个楼是放置大型抽水机等设备用的。后来虾池子不干了,把里面机器搬到岸上,年头久了,这个楼也就废弃了不能用了。”
委员们发现,靠近该“烂尾楼”边上,两堆碎石垫起的“小山”正伸向海岸线形成了一个小小“岛”,这引发了大家更多的疑问:“这个工程边上没有大型的工程设备,也未见任何施工人员,到底是要建什么?为什么停在这里?往海里面填石头打算弄什么?”附近的一位渔民回答说:“这儿以前想干个游艇码头,后来工程撂在这儿了,就成这个样子。”
涉海项目要逐级审批,如何清理说法不一
海平面上建的工程需要哪个部门审批?沿海边的废弃建筑是由哪个部门清理呢?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烟台市海洋渔业局海域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涉及到填海项目的,需要省级以上海洋渔业部门审批管理;不是填海的项目,由县或市一级的海洋渔业部门审批。”一位梁姓工作人员简要回答说,按照相关规定,海潮线(也就是大浪最高点)以上由城管部门管理,而海潮线以下由海洋渔业部门管理。“我们对像筏式养殖这样的养殖用海进行管理,但是,像你反映的海边‘建筑物\’,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由我们管。”工作人员表示,海边养殖用房不归他们管,海洋渔业部门只管高潮线以下的区域。
管与不管,在法律中能够界定得一清二楚。但是,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在管理中相关部门都表示“很挠头”:“你反映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实际管理中,没法解决的只能先搁置。”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海边“碉堡”的问题实际上政府部门已经关注,但一直没有清理,是因为一些相关利益人员把废弃的建筑当成了“肥肉”:“别看没人管,等到一听说要炸掉,都跑出来要钱了,没法弄。”
“门户海域”如何突围?近海整治需要“大视野”“大动作”
“这片海域,可以说是烟台市对外展示的‘门户海域\’。但也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原有的沿海管理模式仍旧存在,必然造成不可避免的矛盾,只有合理解决这些矛盾,才能有利于烟台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对此,于党辰有些忧心,长约224公里市区海岸,如今,正在处于过度开发的“阵痛期”。“靠海吃海”是烟台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50年代开始,烟台市海水养殖业在全市的经济中始终占有“微笑曲线”。尤其是90年代初,近岸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由于缺少统筹规划,形成了海上开发“无序、无度、无偿”的局面。而随着近年城市发展,养殖与港口、旅游之间的用海矛盾日益突出。“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给海域管理工作带来的压力较大。”谈起当前海域管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张桂德认为,因为近岸传统渔业养殖利益大,也使滨海旅游与传统渔业之间的行业用海矛盾进一步突出:“海岸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线\’,而是一个‘区域\’,对海岸线管理需要采用综合管理的思维,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我建议,近阶段涉岸管理部门要依据海岸线功能区划和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清理和禁止乱占乱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等违规行为和设施。”张桂德的话得到了调研组的一致认可,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地方政府及涉海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地方企业团体和社会民众共同合作,还需要“大视野”和“大动作”。
新闻推荐
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每年气温回升的时候,都是市区道路整修的高峰期,目前有多条道路正在施工。3月11日起,大海阳立交桥南侧西匝道开始全封闭施工;4月14日10时至...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