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遗产?”“烟台市博物馆馆名是谁题写的?”“地雷战发生在哪儿?”……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100名小记者当天来到市博物馆接受集中培训,还见识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明信片。培训结束后,小记者们按图索骥,在博物馆“寻宝”,最先认出十大镇馆之宝的10名小记者直接晋级为“文博小能手”。
百名小记者“博物馆日”培训文博知识
5月18日一早,小记者们就打着五颜六色的雨伞陆续来到了市博物馆。“本来起床时一看雨还在下,我就不想让孩子来了,可她坚持要来,没办法我就冒雨陪着来了。”家在牟平的刘女士没想到,小记者们都很踊跃,丝毫不在乎“天公不作美”。9点半,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周霞走进了负一层多功能报告厅,近百名小记者早已迫不及待,颇有“如饥似渴”的感觉。见此,周霞立即进入了主题,“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烟台有哪些文化遗产?”台下一只只小手立即举了起来,“葡萄酒”、“苹果”、“民族风俗”……看来还真要好好给小记者们普及一下文博知识。随后,周霞又抛来了问题,“烟台市博物馆的馆名是谁题写的”,“烟台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烟台的两条历史名街”。小记者们还是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不少人都知道烟台市博物馆几个大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也知道烟台来源于“烽火台”,两条历史名街是朝阳街和所城里,还知道地雷战发生在海阳,杨子荣是牟平的英雄。
当然也有小记者们不知道的文博知识,比如中国最早的博物馆?烟台博物馆有多少宝贝?始建于哪一年?周霞以边提问边解答的方式,配以PPT,向小记者们介绍了部分文博知识,“泄了不少题”,台下可忙坏了小记者们,纷纷拾笔狂记。“所有培训内容都会发布在烟台市博物馆网站上,大家回家从网站上下载即可,可以根据这个提纲查找相关资料。”周霞提醒。
“十大镇馆之宝”明信片、邮票同日首发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市博物馆都会举办相关活动。“去年的今天,市博物馆与烟台一中、三中两所学校签订协议,成为两所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烟台市博物馆副馆长辛俊玲告诉记者,现在博物馆还是烟台晚报小记者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烟台市博物馆馆藏历史文物总数达六万余件(套),包括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书画、玉器、杂项和近现代文物等20多个门类,其中珍贵文物六千余件,一级文物62件。“我们在今天举行‘文博小能手\’竞赛的赛前培训,也是希望孩子们能记住这个日子,了解历史,常常来博物馆涉猎文博知识。”辛俊玲说。同日,博物馆还首发了以“十大镇馆之宝”为主题的纪念邮票和明信片。这是烟台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首次面向社会发售纪念邮票及明信片。
另外,在博物馆二层的《笔墨丹青》展厅内,《走进王铎》馆藏精品书画展也同时开展,此展览将持续三个月。
4名小记者组团寻宝成功抢占晋级机会
培训过程中,周霞还为小记者们展示了“十大镇馆之宝”明信片,分别是:明·唐寅《灌木丛篁图》轴,清·金农《古佛图》轴,清·王铎行书杜甫诗轴,孙中山题写的“品重醴泉”轴,元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清象牙席,战国晚期谷纹青玉璧、玉圭、玉觽,清乾隆雕蟠龙御题玉瓶,西周己侯夔纹壶,秦嵌铜诏版铁权。“明信片也看了,接下来同学们就要去博物馆寻宝了,最先找全这10件展品的前10名小记者,可以直接晋级‘文博小能手\’。”周霞一声令下,小记者们立刻朝楼上展厅涌去。最先找全的是牟平实验中学初二学生王藤,不到5分钟,她便带着拍有10张镇馆之宝照片的手机,来到一楼大厅,而且完全正确。王藤告诉记者,她已经逛过好几次博物馆了,她喜欢历史,还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大部头。不久,来自建昌街小学的4名小记者也寻完了宝。“我们四个人分头找的,谁先找到了就告诉另外的人,所以很快就找全了。”4人中的黄露瑶向记者“夸耀”。最终,4人都直接晋级。6月1日上午9:30,“文博知识小能手”竞赛将在市博物馆举行现场比赛,由小记者担当评委和现场主持,最终选出50名“文博知识小能手”。
6月8日(物质文化遗产日)上午9:30,烟台晚报和市博物馆将在博物馆为50名“文博知识小能手”颁发奖杯。仪式上将为小记者们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和太极拳的知识介绍,同时还将有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新闻推荐
环海路东半幅将于月底通车, 市区大修七条路,预计八月底前全部完工
YMG记者衣文萍通讯员葛永超郭菲自4月27日环海路大修工程开工以来,烟台市道路大修工程正式拉开了“战幕”。昨日,记者来到环海路,看到施工现场正在摊铺面层砂砾,计划东...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