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西解李氏四百年

来源:烟台晚报 2013-09-20 18:42   https://www.yybnet.net/

□解焕新撰文/供图

莱山区解甲庄镇李氏家族,是烟台的名门望族之一。关于这个家族的渊源和变迁,除了见诸族谱的记载之外,当地民间还有很多口口相传的轶闻趣事,有些说法虽然语焉不详,但也能为今人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一点佐证。笔者对此搜集整理,力图呈现一二,以飨读者。

西解李氏的渊源与繁盛

“国朝来登郡多望族,如吾邑大宗伯沙、福邑大司农王、海阳少司马李、宁海大司空李之四族者,其先世皆有阴德,云礽毓庆,源远流长,故伟人辈出倜傥不群……”这是清乾隆进士、蓬莱人丛中芷,在为宁海州(今莱山区)西解甲庄村李氏的《李氏族谱》所作序中的一句开篇语。

西解李氏,据族谱序中记载,“祖籍出于滇南厥后徙居宁海”,数代以后分支东、西门里,其中,东门里散居外村无考,西门里徙居城西二十里的解甲庄。由于旧谱失于明末(一说清前期由于家庭纠纷被烧毁),西解李氏的第一代,习惯从“松祖”即李松开始算起。自第七代起,西解的李氏家族达到繁荣时期,人丁兴旺,由此分出了一、二、三支,各支之下又派生数支,在祖训“耕读传家”的家风指引下,人才辈出,灿若群星。

至清末四百年中,《李氏族谱》中记载的十七代人中,考取进士一人,武进士一人,举人九人,其他中第者不胜枚举。有三十多人做官,官至训导、教谕、太医院吏目、千总、知县、知府,最高做到了一品尚书。其中,被敕诰封赠的多达七十余次。西解甲庄村也成为整个牟平城(以前属牟平辖)声名远扬的一方风水宝地。笔者听过几则说法,从中约略可窥见这座村落当年的辉煌———

其一,我姥姥家就在这个村,我舅舅今年七十多岁,他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时间应在刚解放前后),离开家乡外出做事,结果惊讶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好奇怪,房子居然用草盖!原来,西解甲庄当年满疃全是清一色的大瓦房,从整个西塂顶往村子里看,黑压压的一片,高高低低起伏错落的屋脊上全是五脊六兽。这就难怪老舅少见多怪了。

其二,从农村出去谋生的人,挣了钱,总要不时往老家“捎钱”,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习惯,亘古如此,至今也未改变。据说,直至刚解放前后,整个解甲庄镇,游子们每年从外地往老家“捎钱”,一半都捎到了西解甲庄。这个村子在外为官、经商、做工的人数之多,可见一斑。

其三,我的一位同学告诉我,当年,西解甲庄村分地主浮财时,猜猜他家分到了什么?一麻袋圣旨!在那个年月,这东西不实用,不能当饭吃,所以,他们家就把上面的绸缎剪下来缝了被,其他的部分,都一把火烧了。

其四,西解甲村曾有一张铁力木的大条案,巨沉无比,解放后,村里演出《白毛女》时,想拿大条案当道具,结果,硬生生需要十多个人才能抬得动。后来,这张大条案被村里卖给威海造船厂,听说被用来制轴承了。

李尚书的两则轶闻

西解甲庄的典故几乎家喻户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关李尚书的。李尚书即李永绍,字绳其,号省庵,晚年自称“痴愚老人”。李永绍生于顺治年间,康熙二十三年中举人,二十四年中进士,雍正朝做尚书,卒于乾隆,一生经历了四朝皇帝,在其中的两朝任过职。李尚书长长的一生,颇多轶闻趣事,当地流传着这么两则小故事———

西老茔与“郑半街”

话说解甲庄西泊子村有一郑姓小儿,在李尚书家做“小锅头转”。李家住着一位“地理先生”,也就是风水先生。李尚书便让郑姓小孩去伺候这位风水先生。数年后,风水先生踩好了茔地,要走了,对小孩说:“你伺候我挺好的,我没有什么感谢的,我给你出个主意吧,让你家日子过得好点。你这么个干法,将来东家肯定会奖赏你的———记住喽,即使他给你东泊一泊麦子、南河一河鹅,你也不要要。你要什么呢?就要西老茔那一片火石旯儿。等将来你娘老了,把她埋在那里。”若干年后,小孩长成了小伙子,要回家了。果然,东家除了付他酬劳,又问他:你干得不错,你要什么?小伙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西老茔那一片火石旯儿,等我妈和我死了后埋在那里还继续伺候你。老东家感动得连声说好。这块地,正好位于周围小山形成的“聚宝盆”地势中间。从此以后,西泊子郑家小伙子回去后,又能干又会干,后来做生意发了大财,回老家大兴土木,半条街上的房子都属郑氏家族,人称“郑半街”。老东家一看对方势头太旺,便用好几个龟驮碑压在那个地上,结果也无济于事。

老虎石与拾钱山

李永绍做的是工部尚书,主管当时的土木兴建和水利等。李曾经奉旨监修东陵,所以对风水知识了解不少,他在老家为自己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百年后的安息之处。据同治《宁海州志》记载:“墓在州西沟头村西埠。”这个记载疑有错误。当年,辛安河水流湍急,没有大桥,出殡队伍抬着石人石马过河时,一度还掉进了河里。据说,当时李尚书出殡时,有好几队人马,分多个方向出行,李家共有十三个祖茔地,李尚书到底葬在哪一个,谁也不知道。“文革”时,李尚书的真正墓地,在林家疃村村西的老虎石处被挖开了。墓打开时,李尚书面色如故,像在熟睡。随葬的只有几件衣服和一串朝珠、一支毛笔等几样简单的物品。据当地百姓讲,此处并不是李家的祖茔地,李尚书之所以葬在这里,是因为他生前亲自踏勘,最后看好了这块地方。因地名叫老虎石,他觉得这名字有点凶,怕老虎吃人,后代子孙人丁不旺,于是,派人遍撒铜钱,又把此地改名为“拾钱山”。如今,墓地处已是一片田地。

道光十年李九龄奉天诰命匾

村中现存李氏祠堂建筑的原建者李九龄府邸宽大的七架梁。

新闻推荐

六旬老太跳海漂浮两小时获救, 做生意与人发生纠纷,受不了闲言碎语轻生

YMG记者何晓波通讯员叶杏李铁铮摄影报道昨天,莱山区滨海路海滨小区附近海域,一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为自证清白而跳海,却幸运地在海面上漂浮了近两个小时后,成功...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西解李氏四百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