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王小丹
又到“国考”报名时,今年烟台的报名情况依旧是和往年相仿,冷热不均,最热岗位的报录比达到128:1,而长岛、蓬莱、莱州国税基层分局招考的3个科员岗位报名4天以来却依旧“挂零”,尽管招考条件宽松,这些岗位却颇受冷遇,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苦金饭碗”。
每每“国考”报名时,“最苦金饭碗”总能成个话题,虽屡遭尴尬,但我们却应格外关注这些“最苦”,因为正是这些岗位最能体现公务员为民服务的本意,也是给大众理性看待“国考”热的一个提醒。
细看看岗位的基本情况,所谓的“最苦”,大多是工作地偏远、要长期出差、节假日无休、加班常态、工作环境艰苦等等。细想想,这些要求对很多岗位来说是基本需要,在如今的上班族中也十分常见。可放在“国考”这个热门领域,就成了“最苦”,多少有些矫情。公职岗位之所以被称为“金饭碗”,与依附其上的优厚待遇、社会地位和各种福利等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它的含金量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被强化。人们对这种职业的认知,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他们地位高、收入稳、保障好、很清闲,这也是年复一年“国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当下,人人往往都在向往公务员的职业优势,对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却缺少最起码的认识。
一个事实是,再苦的金饭碗也是金饭碗,指望几个“最苦”岗位为“国考”降温,显然不可能。我们关注所谓的“最苦金饭碗”,其实是在关注国人追逐”国考“的心态,这些年,各地都在呼吁”国考“热应降温,但如何帮其降温才是重点。“最苦金饭碗”或许只是网友的戏谑,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希望这样的“饭碗”再多些,让”国考“更多地向基层倾斜,让公务员群体的服务属性更突出,将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本输送到基层队伍,让参与”国考“的人群更成熟、理性地面对自己的选择,让“趋利避害”的“赶考”观乃至就业观得到改善。
新闻推荐
10月初,我回了一趟武汉,这距我大学毕业从那儿离开已经一年有余。重返武汉,脱掉身上沾满风尘的夹衣,只穿着那件学生时代的白色T恤衫,逛荡街头,呼吸着江城温暖湿...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