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全市首家社区免费法律服务站
今年38岁的冷晓燕是芝罘区第一批招考的社会工作者,2000年,正值25岁的她第一次做起了社区工作,2004年来到大海阳社区。大海阳社区居住着2528户、6479名居民,人口密度大,市政基础设施陈旧,工作难度很大。
在走访中,冷晓燕了解到,社区大部分居民缺乏法律常识,急需法律服务。然而大多数律师事务所却不愿接待老百姓的咨询。冷晓燕跟副主任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拜访了10多个部门和单位,无数次碰壁,一些律师事务所甚至直接将她们拒之门外。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诚心感动了慈善总会和山东西政律师事务所。在他们的支持下,2011年11月,烟台市首家社区免费法律服务站在大海阳社区正式挂牌成立,从此社区居民拥有了自己的“法律顾问”,居民只要拿着法律服务卡就可享受免费的法律咨询。
串百家门解百家愁
任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以来,冷晓燕就像一本活字典,谁家有残疾人,谁家有育龄妇女,谁家有下岗无业人员,她都十分清楚。
社区居民刘某曾经是全市技术拔尖人才,2004年从单位失业后,严重的心理落差使他情绪低落,在社区进行失业家庭普查登记时,他指着工作人员破口大骂,当时脸上就划出了一道血痕。冷晓燕强忍着泪水,心平气和地询问起他的生活情况。当得知他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名牌大学却无力支付高昂学费时,冷晓燕当即帮助他申请到了2000元的困难学生救助。从此,刘某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不久刘某被查出患上肝癌,冷晓燕及时为其办理了大病救助申请、低保家庭申请和困难党员申请。刘某去世后,冷晓燕每年帮助其家庭筹集学费4000余元,直至孩子大学毕业。
只要是社区内的群众有困难和需求找到她,她都会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她经常对工作人员说:“群众有问题有困难找到社区找到我,这说明他们对社区的信任,不管这些事情是不是社区职责之内的事,我们都不能一推了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协调解决。”逢年过节,她自己掏钱买慰问品,为辖区内的弱势群体送去关怀和温暖,做到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愁”。
从未因为私事离开工作岗位
在社区群众的眼里,冷晓燕是个拼命三郎。她从来没有因为私事离开工作岗位。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期间,冷晓燕突然发现自己的腿上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脓肿,医生要求马上手术。为了创城,她偷偷把手术单藏起来,没跟任何人提起过,直到脓肿磨破,不得已才去医院做了手术。术后为了防止感染和复发,医生在她腿上缝制了引流袋,叮嘱她不要走路,要卧床休息15日。为了工作,第二天,她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冒着酷暑,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创城工作当中去。社区面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迅速换了新颜,可是冷晓燕的伤口却因严重感染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在她的带领下,大海阳社区连年被评为群众认可的贴心服务社区。
“社区工作辛苦但非常充实”
“社区现在有8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达到了44岁。”得奖后,冷晓燕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社区工作得到重视,能留住人才。
冷晓燕告诉记者,因为社区工作辛苦,待遇低,来了大学生,干一至两年都走人了。现在2500多户居民,实际上只有6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坚守岗位。转眼间,冷晓燕也已在社区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14个春秋。冷晓燕告诉记者:“当年的大学同学有的当了高官,有的经商发了财住着别墅开着高级轿车,大家要么劝我别干了,要么高薪聘请我到他们的单位,我都婉言拒绝了。虽然社区工作很艰辛很忙碌,但我感到非常充实非常幸福。”“梧桐槐树一行行,行行映楼房,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幸福大海阳,家家户户爱生活,共度好时光,孩子们都快乐成长吆,老人都享安康……”冷晓燕希望,大海阳社区能像社区之歌所唱的那样越来越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吉春)近日,在2012年度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县(市、区)评比中,芝罘区再次金榜题名,连续四年获得省级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誉...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