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芝罘岛上的大家庭, □彭守业 撰文/供图

来源:烟台晚报 2013-11-20 17:30   https://www.yybnet.net/

过去,受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人们以家中人丁兴旺为荣,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比较普遍,甚至五世同堂之家也不鲜见。当时的习俗,只要长辈健在,家口再大,兄弟也不能分家单过,甚至父母不在了,兄弟也不分家,所以一个家庭有十几口人很正常,个别甚至有几十口的,堪称超级大家庭。如据《福山县志》记载,明初时,平均每户8.3人,明末时,平均每户8人。

民国年间,芝罘村(今芝罘大疃村)就有这么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家庭,老兄弟3人4辈未分家,最多时人口达54人。这老兄弟3人分别是陈世钦、陈世锦、陈世镒,他们共有10个儿子(世钦、世锦各3子,世镒4子)、4个女儿,孙子、孙女若干。家政由老二陈世锦主持,人称“二掌柜的”,他精打细算,持家很严,几房媳妇分担家务,轮流推磨、做饭。

老兄弟仨有个姑姑,一辈子未婚,与陈世钦兄弟3人一起过。1942年初夏,老姑姑因病去世,陈世钦兄弟将在外经商的子侄都叫回来奔丧,闺女、女婿也都叫回来了。陈世钦有个女婿在哈尔滨工作,回来时带了一架德国产照相机,有人便提议照一张全家福。阖家老少都乐意,照相的地点就选在西陈祠堂前。二掌柜的陈世锦为人谨慎,为了不给村民留下招摇、显摆的印象,照相前,他特意约法三章:所有人不准穿洋服,即不准穿西服、皮鞋,男的穿大褂,女的穿旗袍,男女都穿布鞋;不许一起进祠堂,按辈分大小分批进、分批出;照相时,出嫁的闺女及女婿都不上场。

快门闪过,留下了这张难得一见的老照片(见图)。照片上的人共37位,中间坐着的自右至左,依次是陈世镒、陈世锦、陈世钦、陈世钦夫人、陈世锦夫人、陈世镒大房、二房。

1942年,正是中国抗战最艰苦的年份,多数老百姓饥寒交迫,而这家人无论男女老少,衣着都很光鲜,个个精神饱满,面无饥色,说明日子过得相当富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陈氏老兄弟3人有10个子侄在哈尔滨、大连、烟台等地经商做买卖,收入颇丰,陈世锦和留在村里的家人除了耕种为数不多的土地外,还开了一处叫天和福的杂货铺,多有进项,保证了全家衣食无忧。

从照片中可看出,作为背景的西陈祠堂建筑规格很高。过去,芝罘村有“西陈”、“东陈”(二陈同姓不同宗,按居住方位称西陈、东陈)、“前王”、“后王”、黎、夏、刘、安、张、徐、孙、曲12大姓,这12大姓均有祠堂,村民们公认西陈的祠堂最豪华气派。它前后两进,各5间,前排过道两侧雕有青龙、白虎把门。后排的祠堂宽敞、明亮,木、石、砖用料很讲究,精雕细琢,确实不愧为芝罘村数一数二的祠堂。可惜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村里盖大库需料,遂将该祠堂拆除。

拍过这张全家福之后的10年内,陈家又有10多个孩子出生,家口更大了。自上世纪40年代后,受新思想影响及经过民主改革,传统的宗法式家庭受到冲击,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大家庭分崩离析,陈家也不例外。1951年,这个维系了几十年的大家庭解体,分成若干小家庭,那种合族聚居热热闹闹的日子彻底远去了。

新闻推荐

有好海参?快报名参加展销会, 本报邀您与“烟台海参十大品牌”同台打擂,早报名才有机会

YMG记者孙朝军昨日,《“芝罘岛拿出300斤野生海参回馈社会!”》消息见报后,在海参业界引起很大震动,也引发了众多从业人士和市民对于周末大型海参展销会的关...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芝罘岛上的大家庭, □彭守业 撰文/供图)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