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散养”让老师很头疼
秋季开学已经两个月了,市区某小学一年级的刘老师很苦恼,而苦恼的原因来自于班里一名叫小涵的男生。新学期伊始,小涵就和教室内的饮水机交上了“朋友”,一到下课就跑到饮水机旁边,先接满一杯水,然后再一股脑全泼在地板上。虽然小涵刚一泼水,刘老师就立马赶来收拾,但湿漉漉的地板仍然会导致经过的小朋友滑倒。
恶作剧不断上演,刘老师忍不住批评了孩子几句,并通知了他的家长。没想到,小涵的家长知道事情的原委后,不但没有教育孩子,反而责怪起老师的不是来。“家长说现在流行‘美式教育\’,得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能随便批评。”刘老师无奈地跟记者说,“我也支持多引导,但在小孩连番恶作剧的情况下,也能放任不管吗?”
无独有偶,乐乐的父母做进出口贸易,家境殷实。对于乐乐的成长,两人也坚持“美式教育”的方式———从不打骂,顺其天性发展,“哪怕把家里翻个底朝天,他父母也同样会竖起大拇指。”班主任于老师表示。
可这样的教育方式却令乐乐在上学后遇到了麻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内心脆弱,不允许任何人说他不好。”于老师告诉记者,有一次,因上课开小差,乐乐被美术老师批评了几句。这件事后,只要上美术课,乐乐就背对黑板而坐,自己玩自己的。
对于乐乐的极端表现,于老师和他的家长进行过多次交流,但其父母仍然坚守自己的“美式教育”观点,“要给予小孩充分的言论和行为自由。”
真正的美式教育不是放任孩子
究竟美式教育有什么值得家长学习的?我们应该怎样把大洋彼岸的教育方式活学活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呢?4日,记者专门采访了曾在美国学校和家庭进行教育考察的曹瑞敏。“美式教育推崇的是思想自由而非行为自由。”得知记者的困惑之后,曹校长表示,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不少经济条件相对良好的家庭都盲目信奉“美式教育”,声称要与时代接轨,却因此走入教育误区。
曹校长告诉记者,“美式散养”是有计划性、规则性的。设定规则是社会化的一部分,规则是社会人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而创造是建立在遵守规则基础之上的产物,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在美国的教育中,家庭是中心,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而这也是现在很多“80后”家长们所忽略的。对大多数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家庭是特别注重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个晚上、每个周末,美国的父母们都要陪在孩子的身边,每个假期父母们还会带孩子们出去旅行或游学增长见识。”曹校长感慨说,“就这一点,我们身边的家长就很难保证做到。现在大部分家庭是母亲负责照顾孩子,甚至有的家庭还是老人带,这非常不利于孩子们身心的成长。”
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别大
采访中,曹瑞敏校长表示,在美国为期21天的教育考察中,她深刻地体会到中美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5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而美国家长则更重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从孩子出生,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美国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打工,这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练。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
曹校长强调说,美国家长对金钱的管控,可以说让很多中国父母感到汗颜。应该说美国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美国父母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绝不会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另外,美国家长大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太多压力。他们认为孩子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让他们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新闻推荐
小时候的魏宁曾前往武校学习武术。1995年武校毕业后,莱州体校的教练孙胜斌将她选入体校练田径。两年后,山东省射击队来到莱州体校选拔人才。在选拔测试的时候,因...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