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他们帮助居民修理各类小家电;在田间地头,他们将种植技术面对面、手把手地教给果农;在福利院,他们用优美的歌声为残疾孩子带去欢声笑语……在芝罘区的各个角落,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团队,他们青春飞扬,饱含热情地投身烟台“首善之区”建设,他们就是芝罘区“青年服务基层计划”的优秀团员青年。
近年来,共青团芝罘区委围绕团省委“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思路,依托“助力县域科学发展工程”,联合鲁东大学团委开展了“青年服务基层计划”。鲁东大学全校20个院系、96个班级分别与芝罘区13个街道(园区)、49个社区、20家民营企业“结成对子、认领项目”,实现了芝罘校地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活动开展以来,共有300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参与开展活动260余次。
以居民需求为“风向标”,服务送到心坎上
团员青年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肩负着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社会责任。在引导团员青年参与公益、传递爱心的道路上,团芝罘区委始终走在前列。
近日,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数十名青年志愿者来到东山街道东花园社区,开展了一场“家电维修”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居民检测修理家电。东山街道团工委书记修妍介绍,活动开展前,街道团工委与社区居委会进行了沟通,对居民在维修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全面摸底,做到以群众需求为“风向标”,把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对不太容易搬动的家用电器,我们组织队员主动上门服务,”志愿队队长小潘说。在居民家中,志愿者还针对用电安全和电器维护保养等,对住户进行了现场示范指导,并留下了爱心联系卡,方便后续服务。“一上午的时间,志愿者一共给居民修理了40多件电器,大家都干得很卖力、很辛苦。”东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像这样把贴心服务送到家门口的活动,芝罘区各个街道几乎每个月都有两三次,这都要得益于“青年服务基层计划”的顺利推进。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去年5月,团芝罘区委与鲁东大学团委联合开展了“青年服务基层计划”,经过前期调研、校地结对、选派团员青年、试点实施等四个阶段,确立了“流动团组织设置型”、“松散合作型”和“定岗型”三种服务类型,探索推行志愿者与街道“结对子”的有效模式,细化具体到院系下的某个班级与街道某个社区一对一,搭起爱心桥。团区委的工作人员表示:“学生毕业离校,社区工作人员也会更替,这种模式避免了人员流动带来的志愿服务断层,确保了活动服务的常态长效。”“青年服务基层计划”是团芝罘区委贯彻落实团省委“助力县域科学发展工程”和团市委“校地共青团共建工程”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探索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化、实现青年志愿者“实践梦”的一种新模式、新途径。通过开展“青年服务基层计划”,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拓宽了基层人才渠道,充实了地方青年工作力量,实现“三方共赢”:一是丰富了青年工作载体,积极引导和鼓励各街道社区立足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青年服务活动;二是拓宽了助力科学发展的青年人才渠道,依托高校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团员青年才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搭建了高校青年人才社会实践的平台,通过到基层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搭建起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桥梁。
探索建设青年智库,让青年才尽所用
在青年人才使用上,团区委着眼于提供切实有效的智力支持,培育、联系和举荐创业型、创新型青年人才,探索建设青年智库,组织高端青年人才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芝罘区是烟台市的中心区,常住人口83万,现有各类人才3.1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000多人,约占人才总量的37%,高级职称1700多人,区内驻有中央和省、市属机关、科研院所130多个,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人才密度高、人才数量大。去年以来,团区委按照区委领导提出的“着眼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充分发挥辖区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党员“双管双责”活动和“才智首善·和谐芝罘”人才服务基层工程,开展了“青年服务基层计划”,形成了青年人才“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新格局。根据青年人才的不同专业,先后组织开展了“送文艺进社区”、“送科技进社区”、“送法律进社区”、“送教育进社区”、“送健康进社区”等“五送五进”活动。
前不久,黄务街道团工委联合鲁东大学农学院开展了“科普启明·科技下乡”活动,专家一行走进黄务果树和蔬菜种植基地,分别就露地樱桃和大棚蔬菜的种植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了技术指导。“我一早就过来了,很多种植方面的问题等着问问咱的专家”,官庄社区樱桃种植户王典松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据了解,果树突发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樱桃的产量,农学院的专家们与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教授防治方法,彻底解决了困扰他很久的难题。
在日常工作中,团区委不仅引导优秀青年更好地为基层百姓服务,还带领他们投身全区的中心工作,坚持区委有部署、团委有行动,探索推行党员带团员“1+1”的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带团建不断走向深入。围绕蓝色经济建设开展主题宣讲,由“双管双责”党员和团员青年志愿者结成学习宣讲小组,采取发放明白纸、宣传手册及现场讲解等形式,引导带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蓝色经济建设;围绕摸实社情民意开展入户走访,结合“双管双责”网格化管理,按照“一个楼栋原则上不少于一名团员”的思路,将团员青年志愿者合理分配到每个网格,与党员一起进家入户听民声、摸民意,宣传党的政策,理顺群众情绪,同时让团员青年长见识、受教育,转作风、树形象。
团区委书记卢一男介绍,像这种把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的活动,只是团区委“青年服务基层计划”和区委组织部“才智首善·和谐芝罘”活动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一个缩影,旨在广泛用好青年人才、提升服务百姓效能、推动效果扩散延伸,提高群众满意程度。
根据共青团烟台市委的统一要求,“校地共建”不仅局限于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工作,还应更多地带动辖区高校广大青年人才和青年教师,让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实现校地联动、合创共赢。
引导高校学生服务人民,打造“志愿芝罘”品牌
青年志愿者就像一面旗帜,不仅经常出现在街道社区,而且在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创建中也屡创佳绩。多年来,团区委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组织青年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努力使志愿服务成为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打造“志愿芝罘”品牌,依托青年志愿者服务岗、青少年社区事务中心,广泛发动驻烟高校学生参与“文明港城志愿先行”、“爱我烟台青春扮靓港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小乔是鲁东大学大二学生,丰富的大学生活给她带来很多乐趣,但充足的课余时间也虚度了不少,她非常迷茫。面对就业压力,小乔认为自己该早点融入社会,增长实践知识,更应该在大学期间奉献自己的青春,实现自我价值。去年,她加入了鲁东大学在烟台儿童福利院设立的流动团总支,每个周末,小乔都与同学们一起来到这里,给福利院儿童带来关爱和温暖。“既实现了自我价值,又能够服务他人,融入社会,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应有的锻炼。”小乔说。
创城期间,团芝罘区委以构筑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低碳、环保、习惯”等主题活动为抓手,以“主人翁”的姿态当先锋、做模范,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青少年文明形象。通过青少年昂扬的精神面貌,为社会文明建设添彩增辉,为我区打造烟台“首善之区”加油助力。各级团组织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0余场次,参与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达6000余人次,惠及群众4500多人次。
以“文明城市创建我知晓”为主题,依托团队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等载体,利用主题团日、队会等形式,通过网络、宣传栏、墙报及团报团刊等媒介,开展文明城市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团员、少先队员、青年文明号集体成员的创城知晓率、支持率均达到100%。
以“社区四点半学校”为平台,开展“文明行为同制定、共遵守”活动。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争做文明市民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民主讨论、制定《芝罘区青少年文明守则》,广泛开展青少年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使遵守道德规范、文明礼仪成为广大青少年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为。目前,加入“四点半学校”行动的志愿者达460多人。
以“关爱弱势群体”为重点,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青少年帮教、青少年维权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5月,区检察院以“青年服务基层”为契机,与鲁东大学法学院联合成立青年志愿者法律宣讲队伍,围绕服务青少年发展,扎实开展问题青少年帮教、青少年维权等品牌活动。目前,芝罘区先后创建了11个国家、省、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鲲)记者昨日从气象部门获悉,从明天开始,冷空气又要影响烟台市,明天夜间烟台北部地区将有小雨雪,北风风力逐渐增强,气温开始下降。气象部门提醒市...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