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烟台丹桂戏院在烟台丹桂小吃城正式开唱,重装开台的丹桂戏院恢复了传统的京剧茶座,几十名京剧名角、票友齐聚一堂,粉墨登场,为丹桂小吃城锦上添花。从小吃到戏院,一脉相承,丹桂两字历经百年沧桑,深深植根于老烟台人的记忆深处。如今,“到丹桂去”,无疑成了老烟台人释放怀旧情结的最佳去处。
YMG记者王鸿云摄影YMG记者栾盛杰
听京剧品国粹之美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一段熟悉的《苏三起解》,带领着丹桂小吃城的食客们边吃边品国粹之美。18日下午,烟台丹桂戏院在烟台丹桂小吃城二楼正式开唱。“看着大家起劲地唱着咱中国的国粹,思绪一下就回到了我少年时代在这个区域活动的往事。小时候,母亲经常带着我去听戏,听完戏后就买上一碗面条吃。”原市政协主席栾秉良说,丹桂的戏院和小吃是一脉相承的,当年声名远播的丹桂戏院与那个热热闹闹的丹桂小吃街密不可分。
丹桂戏院无疑是当年的丹桂街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熟悉的京剧唱腔不仅将栾主席带进了几十年前的老烟台丹桂街,70多岁的毛贤君老人也回忆起了当年以丹桂戏院为老烟台夜生活中心的丹桂风貌。“东到现在的午台街煤场,西至博物馆花坛,南到新世界商场,北至胜利路北端,是当时烟台市最繁华的地段。”毛贤君说,这里有丹桂戏院(现为胜利剧场),西北不远就是光陆戏院,向南是华安电影院。在这狭小的区域内,有四家小戏园,分别是筱舞台、会友轩(演出柳腔、茂腔等地方戏)、青莲阁(以演评剧、杂耍为主,有时演无声电影),还有进德会的席棚,以演京剧为主,票价便宜。还有南、北说书场,南、北盂兰会,有落子(即评剧)、驴皮影、卖艺、戏法、相声和山东快书等各种演出。这些当年的娱乐项目让这一带成了市区名副其实的文艺中心,也是商业闹市,店铺一个挨着一个,行人络绎不绝。
丹桂戏院重装开台转变模式
9月18日,烟台丹桂小吃城正式开门营业;12月18日,丹桂戏院重装开台,每周举办京剧茶座、重演经典剧目,并转变模式成为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文化场所。“老烟台人浓郁的丹桂情结,一是有京剧码头之称的烟台有一座旧时最现代化的剧场———丹桂戏院;二是丹桂大戏院附近庞大的小吃群。”一位老烟台人说,丹桂小吃重出江湖,丹桂戏院重装开台,是释放丹桂情结的最好方式。重装开台的丹桂戏院,是作为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文化场所,为民间文艺团队提供了活动场地,搭建了展示风采的平台。据介绍,丹桂戏院是芝罘区文新局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之一。“通过调查显示,现在很多的民间艺术团队十分需要活动场所,也需要提供演出的机会。”芝罘区文新局局长常洁介绍,而丹桂戏院的重装开台,正为民间艺术团解决了这两个难题。今年以来,芝罘区文新局创新性地发展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利用民间非营利性文化活动场所的文化资源和场地优势,开拓发展民间文化阵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为了将戏院与小吃完美结合,力图重现当年丹桂街的热闹景象,丹桂戏院每周五、周日下午都会按时上演经典剧目,并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老戏迷们过足戏瘾。而老烟台们正可藉此追忆昔日丹桂戏院的粉墨春秋,檀板弦歌犹在耳,余音绕梁堪回味。作为丹桂小吃城的重头戏,丹桂小吃仍将保持大众消费的水平,二三十元吃饱、四五十元吃好。而更多的老烟台人则坦言,到丹桂吃的并不仅是本地与外埠的特色小吃,更是一种回忆,一种情结,一种文化。
丹桂舞台演绎老烟台底蕴
说起丹桂戏院的前世,老烟台人并不陌生。如今,重装开台的丹桂戏院以一个小舞台无疑演绎出了老烟台的文化底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烟台素有“京剧码头”之美称,曾一度与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大城市齐名。京剧的盛行,催生了演出场所的建设。1906年建设了专门用于京剧演出的专用场所———德桂茶园,1916年改名丹桂戏院。至此,丹桂街之名也享誉烟台。由于丹桂戏院是当时烟台设施最完善、档次最高的剧场,吸引了程砚秋、马连良、言菊朋、叶盛兰等众多的京剧名角来烟台登台献艺,丹桂戏院也声名远播。这些梨园精英,有的是把烟台作为自己的艺术摇篮,有的是多次来烟献艺,将这里作为展现本领的舞台。“当年,丹桂戏院一带是老烟台夜生活的中心。”毛贤君介绍,那时,戏院散戏散得晚,往往演到半夜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一点,好演员的戏往往排在最后。丹桂戏院虽没有扩音设备,但角儿们的演唱往往声调高亢,响遏行云,在戏院外也听得清。买不起门票,有的铁杆戏迷粉丝就到丹桂戏院周围蹲守,摇头晃脑先听上一阵儿,挨到戏院把门的发了善心,敞开大门不要票,就手提马扎,屁颠屁颠地跑进去过过戏瘾。特别是等到有一些京剧名家来演出时,丹桂戏院门口更是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戏散场了,观众和演员都要吃宵夜,这让丹桂街上风味独特、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多了不少买卖。丹桂戏院附近,饭馆、小吃店一家挨一家,点着嘎斯灯卖小吃的摊点也一个挨着一个,直到演员和观众散尽才打烊。至于在戏院门口来回叫卖小吃的流动摊贩,拐着小篓,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挎着箱子,更是络绎不绝。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京剧进入了长时间的衰败期,丹桂戏院被拆除重建,昔日辉煌早已不再。而今,丹桂小吃城又恢复了老烟台的文化标志之一———丹桂戏院。
新闻推荐
YMG记者陆启飞每天早晨,不少赶早市的市民甚至六七点就已经到了农贸市场,但是无论多早都会发现卖菜的摊位基本上都已经摆好菜了。那么这些蔬菜到...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