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手指一点就能提交作业,电脑游戏成为老师上课的“杀手锏”,师生们通过PAD手持终端盒智能触摸大屏展开互动……这是近日记者在珠玑小学采访时看到的场景。作为芝罘区8所信息化应用试点学校之一,珠玑小学的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为课堂带来的改变。采访中,珠玑小学的石福华校长告诉记者,“数字化”教学已不再是传说,“电子书包”正逐渐走入港城,而珠玑小学一直是智慧课堂建设的排头兵。
智慧课堂带来教育数字化变革
“同学们,老师在网上购买了12个魔方,如果你是卖家,怎样包装使用的纸张最少?”课堂上,珠玑小学原学涛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五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原老师先让同学们动手操作,然后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至讲台上的数字互动屏。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原老师已经掌握了班上所有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情况。一节看似枯燥的数学课,因为有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老师与学生的数字化互动而变得生动具体。
石校长告诉记者,参加“电子书包”试点的学生们,每人都有专属的电子错题集。这样孩子们在课后复习、考前巩固时都非常方便。另外,不仅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增多了,即使放假在家,双方也能即时“面对面”沟通。比如:老师能够通过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布置、批改电子作业,在线答疑;学生能够在线学习、测评、提交作业;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加上视频、网页、Flash 等多媒体的交互应用,整个学习不再是翻翻书本那样枯燥无味。
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在区教育部门为珠玑小学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各共建单位特别是珠玑集团也为学校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珠玑集团季道全董事长个人出资五十余万元给学校建了一间高标准多功能录播教室,并赠送给学校50台ipad手持平板电脑,建立了全区首个智慧教室。这种信息化的变革,给学校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们自主研究的意识明显提高,每周三的“十分钟智慧碰撞”,成为老师们的最爱,大家将白板功能和PPT课件有效融合,深入了解最前瞻的异文化,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学校还借助高端录播教室呈现出“无界课堂”,实现异地同步授课,优质师资实时共享。利用强大的录播功能加强课例和微课程研究,把脉课堂,调整教学行为,而这一系列变革的受益者就是学生们,珠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自主校园让孩子们成为学校的主人
采访中,遍布于珠玑小学每层楼道的文化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梦想舞台”、“缤纷四季”、“墨池洗砚”……每层楼道的文化墙成了彰显个性的“班级脸谱”,这里的学生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石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在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狠抓教育质量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在深化完善“少先队自主管理”的校园文化特色,现在已经将这一特色多渠道延伸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孩子们用心设计装扮的教室和校园,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随着放学铃声响起,二年级一班的董静老师整好路队,领着学生走出教学楼。在经过小操场时,学生们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发现有垃圾或者废纸时,学生就会随手把垃圾捡起,送到垃圾桶里。虽然才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但孩子们爱护环境的意识非常强烈,随手捡起看见的垃圾,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习惯。董老师介绍,现在班里不仅地面干净,就连孩子的桌洞、书包都是井井有条的。平常学习时产生的碎纸和废纸,孩子们都放在自己书包侧兜,书本也分类放置。家长们都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可爱干净了,自己的东西全是自己整理。
什么样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呢?石校长介绍说,温暖的感恩文化一直是珠玑小学的教育特色和工作重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爱心教育,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2013年“六一”期间,珠玑小学开展了主题为“同学如手足”的爱心义卖活动,将23000多元的义卖款全部捐献给车祸受伤的学生于琳。重阳节期间,学校还开展了“为社区老人送温暖、添欢乐,做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学会了关心他人、爱护集体。
珠玑小学坐落在芝罘区西部城郊结合部,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偏多,会不会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相脱节的情况呢?面对记者的问题,石校长介绍说,学生家长中确实存在疏于关心和教育的情况,为此,学校提出了“关爱为本、亲情为桥、和乐为魂”的口号,将家文化融入到少先队建设中,深化“学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自主管理特色。学生们自主选举大队干部,依托“传帮带”进行自主培训,推行“特色班级”创建活动,注重大手拉小手的良好习惯自我培养。随着,“助人小天使”、“金牌小管家”、“节水小能手”的涌现,学生们感受到了成长的温暖与和谐。另外,学校还通过“亲情讲堂”,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通过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成长林”植树种绿活动;见证孩子的成长,通过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用亲情营造快乐磁场;通过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比,找到育人“谐振点”,全方位地转变家长们的育儿理念,营造出和谐的家教氛围。
如今,“家文化”教育已在珠玑小学全面推进并开花结果,形成了学校教育特色,推动了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目前珠玑小学正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2014年将进一步开展相关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石福华校长表示,这种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的形式,有利于营造“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在2013年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珠玑小学的满意度名列凤凰台办事处前茅。
队伍建设教师钻研业务放在工作首位
从事小学教育11年的郝艳老师是珠玑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对于珠玑小学这两年的变化,郝老师有切身的感受。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珠玑小学打破学校界限,走出去、请进来,让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都有了质的飞跃。
2013年9、10月份,石校长亲自带领全校教师前往潍坊参加了“全国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观摩了窦桂梅、曹培英等学科界大腕的课堂教学,通过聆听教育心得、分享听课感悟,促使教师将专家引领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随后,学校又邀请了烟台市教科院管锡基副院长来校解读“自主教育”,请芝罘区教科研中心王洪滨主任进行“简单、实效”的教学讲座,请芝罘区于玲名师工作室进校指导,请全国科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胡海涛主任到校授课。让教师们面对面学名师,实打实提技艺。
要有好士兵,离不开好将军。在教育这盘大棋中,珠玑小学尤其注重老师的首要地位和引领作用。本着“抓教学、抓学生必须先抓教师”的原则,把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放在首要地位,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老师不得要领没有章法,教不出好学生。”石校长介绍说,为此,珠玑小学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构建了阶梯式成长的教师队伍,帮助全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与此同时,珠玑小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设高效课堂,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将“高效课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严查作业布置超时、超量,以及布置机械性、惩罚性作业的行为,提倡作业布置精选、有效、科学,强化作业的巩固性和诊断性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孙朝军通讯员端木苏欣)小朋友们超喜欢的真人魔法电影《巴啦啦小魔仙》大电影系列第二部《巴啦啦小魔仙之魔法的考验》将于今天登陆烟台市...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