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云全实习生禛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今年芝罘区“两会”上,政协委员、烟台十中教务处主任赖积峰提交了关于这两方面的提案,他建议,社会教育立足社区,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加快形成完善的体系,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大中专院校开设养老方面专业课程,培养、储备人才,为做大做强养老产业打下基础。
立足社区基层,完善社会教育体系
“社会活动中,社区是离家庭最近、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也是各级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最好的、最直接的窗口,建议加快完善社区的社会教育体系。”赖积峰说。
从事教育工作26年的赖积峰认为,教育工作如果单单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话,难以跟上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等重要。现代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制”,学校教育只是人生教育的一个起点,而社会教育才是更广阔的讲台。虽然目前各个街道、社区有四点半学校等,但还需更加完善。俗话说:“家有一宝、不如家有一老”,对社区社会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尤其是孩子在幼儿园、中小学的父母,接送孩子,孩子的校外安全是家长最大的牵挂。老同志有经验、也有时间,能否和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等基层组织一起构造孩子校外安全、托管、教育的一道屏障和保障。“不仅在校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也有教育的需求。”赖积峰说,社区的社会教育不仅要注重实用性强的岗前教育和培训,而且还要增加软文化方面的教育。在社区成立类似社区社会工作站等功能室,或者开设社区社会教育讲堂,组织具有专业知识且社会经验丰富的志愿者授课,讲授关于法律方面的,家庭伦理方面的,健康保健方面的,传统文化方面的,还有科普方面的,时事教育方面的,社情民意方面的等不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经验,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化解基层矛盾,缓解来自工作、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从而提升幸福感。赖积峰建议,逐步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参与管理,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社会教育管理模式。
依托大中专院校,培养养老专业人才
“怎么养老、如何养老不仅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阳光产业。”赖积峰说。烟台发展养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养老产业在烟台有着广阔前景,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做这项产业。市区的养老机构,不管是政府办的,还是民间团体办的有很多,这其中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这直接影响了养老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赖积峰建议,在大中专院校开设养老专业课程,加大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养老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形成老年人满意、养老企业发展壮大的双赢效果。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做好校企对接工作,有目标去培养人,让养老企业文化在最开始就融入到专业培养上。采取两个途径,一是高学历的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这是高端服务的人才,可以在周围的大学、类似烟台职业学院形式的大学来培养。另一个在有些中等专业学校,类似烟台第一职业学校、烟台护校学校等开设短平快的培训班。课程设置要有实用性、师资力量具有专业性。通过这些专业的开设,来获得不同层次的有关从业资格或有关资格证书,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养老的质量和取得好的社会效益。
此外,借鉴国外成熟的养老产业人才培养经验,以及管理经验,同时还要适合我国国情以及烟台的实际状况现状,将养老产业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石婷婷是典型的90后,爱美,爱生活。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烟台人,她热爱这片土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烟台家门口念书。所学的新闻专业让她有机会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辛苦和崇高...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