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13年的经济工作,研究部署了2014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大干快上,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为建设尊重自然、崇尚人文的现代莱山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5.2%;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8%,提高1.7个百分点。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3%,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5.7%、17.5%、23%、25%,增幅均居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提高4个百分点。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1个,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22%。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北部都市化、南部城市化战略深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倡导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路域、山体、水系生态绿化,城区绿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南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30多公里,使莱山变得更加美丽多彩;惠民利民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5%。在全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连续两年得分突破94分,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会议指出,今年全区经济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主题主线,继续牢牢把握“发展、稳定”两大要务,坚持“巩固、完善、提高”的发展基调,以“四个一流”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统筹城乡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努力在各个方面争创一流,加快建设尊重自然、崇尚人文的现代莱山。2014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2.4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345亿元,增长23%;实际使用外资1.56亿美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915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70元,分别增长13%和12%。上述指标是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力争发展速度更快一些,发展质量更高一些。
关键词投资稳定增长目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把2014年作为“重点项目建设年”,加快推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118个重点项目,确保全年开工率达到100%,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对关系全局的大项目,成立指挥部,明确分包区级领导和责任单位,确保快速推进。对列入2014年科学发展观摩的9大项目圈涉及的27个项目,按照形象进度要求,加快推进,确保出形象、创一流。抓好实体经济招商,正确处理引进与培育的关系、内资与外资的关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适时用好国家“放宽外资准入”改革举措,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沟通对接,力争引进一批实体经济大项目。各实体经济招商小组要强化工作合力,加大信息的收集、跟踪和洽谈,力争年内分别引进过5亿元项目3个以上。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杰瑞、绿叶、台海、东方海洋等骨干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形式,到境外开发利用资源,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延伸,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嫁接,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关键词工业经济目标推动工业向集约集聚转变、向高端高质转型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实施“6113”工程,对发展速度快、潜力大的企业,按照“五研究、两解决”的原则,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企业发展政策、研究企业发展环境、研究企业发展环节、研究企业发展措施,解决企业规划、土地、资金瓶颈,解决企业市场、技术、人才需求。建立企业档案和企业数据库,主动上门服务,对企业发展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制定“一企一策”的帮扶措施,引导企业增资扩股,拉长产业链条,打造更多的航母式企业。今年力争杰瑞连续油管一期、中医药产业园一期和威巴克二期投产,台海核电续建项目开工,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5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达到3家以上。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创新引领发展,技术成就未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设备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工艺升级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今年重点支持渤海制药与山东中医药研究院、东方分析仪与清华大学等共建研发机构,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注重企业内部二三产业的创新融合,把商业模式创新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通过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管理和理念的转变,实现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今年要重点依托东方海洋、华东电子、惠通网络等有知名度的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使所有企业和全社会树立电子商务意识,形成公众与高端的大融合。
大力加强人才工作,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充分考虑投资者、发明者和创新者的权益,尽快健全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吸引人才到我区创新创业,形成企业有效益、经济有发展、社会有进步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目标加快服务业向多样化、高端化、规模化迈进
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服务业大载体、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不断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为消费带动提供坚实基础,加快服务业向多样化、高端化、规模化迈进。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0.6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7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44.4:54.3。
安排15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向“精、特、新、专”发展。加快商业和旅游综合体建设,确保华润中心一期完工,新天地都市广场全部竣工,美联国际广场、宝龙城市广场、中州期货大厦主体封顶,渔人码头二期开工,加大对杰瑞网络、惠通网络、华东电子等企业的扶持,打造一批软件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好客山东”贺年汇和“城市月月休闲汇”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争创省级旅游强乡镇1个、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金牌采摘园1个、农家乐2个,渔人码头景区晋升4A景区。新增市级金融保险机构5家以上,全区金融保险机构达到75家,存款增长12%以上,贷款增长13%以上,存贷比达到62%。纳税过千万元的金融企业达到6家。区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为区内企业担保资金5亿元,融资5000万元以上。
加快烟台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确保企业服务中心竣工使用,烟台民建总部、安徽皖通科技等项目部分主体完工。要突破发展养老养生、医疗健康、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确保围子山养老养生综合示范区老年护理培训中心、文登整骨医院开工建设。
关键词文化品牌建设目标通过品牌企业塑造品牌城市
加快推进占地1135亩的胶东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确保文化产业上半年开工,文化长廊和影视基地年底主体完工;力争胶东文化古镇、尚书府文化复兴工程、要捷胶东民俗旅游村开工,打造胶东文化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加大红色文化的挖掘、宣传,完成胶东历史文化公园征地拆迁任务,传承好历史文脉,弘扬好传统文化,展现城市的独特品位和内涵。同时,依托新世界百货、振华商厦、永旺购物中心、银座商城等大型商场,加大国际知名品牌的引进,不断繁荣莱山区品牌经济。加快引进知名品牌的500强大企业,引进知名品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引进知名品牌的商业、文化、旅游综合开发企业,投资莱山、建设莱山。
新闻推荐
把“闺女”嫁到一个好人家, 区人大代表王中平建议加快开发海岛海洋旅游业
本报讯(通讯员唐河滕培红YMG记者曲彩云摄影报道)崆峒岛安置房已全部封顶,2014年底将交付使用,2015年将整体搬迁。崆峒岛搬迁后,居民如何安置,海岛怎样定位、如何开发,...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