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破除审批多、办证多、收费多、罚款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让投资者处处感受到公平正义”,不少企业界委员拍手叫好。
政协委员、高新区御花园老年公寓董事长宋华西为了完成自己和妻子“让老人在自己家过幸福晚年”的梦想,投巨资在高新区建设全省首个会员制老年公寓。这个政府给予极大关注,应该享受多项优惠政策的项目,宋华西却有诸多无奈:“各类养老机构应免城市配套费和土地使用税,但是烟台的供热和供气企业都是民营,他们并不执行省里的规定。”
去年下半年,有关部门还要求对老年公寓征收士地使用税。“政府要求免收,是为了减轻养老机构负担,地方机构又要收,无疑又增加了企业负担。”
宋华西看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新一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希望他的老年公寓项目可以减负前进,为烟台养老产业加把劲。
在经济一组的讨论地点,身为召集人的政协委员,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书记、主任孙涛正在与委员们讨论将李寿明委员刚刚提到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提案。
李寿明委员提到的,也与招商引资环境有关。他举例说,去年开发区引进了一个主营数据备份的高精尖项目。这是国内数据备份第一企业在烟台投资的项目,该企业在昆山等地也有分公司。由于数据备份需要使用大型计算机机组,使这个企业同时兼据高科技和高耗电两个特质。电费几乎占了运营成本的60%。
“这个企业在烟台的用电价格是每度电0.72元,而在昆山,只要0.4元。”李寿明认为,这样的差距,无疑降低了烟台对这种优质高科技项目的吸引力。
“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引导企业将数据外包交给这样的企业,同时减少企业自身重复建设数据中心,既省了钱,又帮助企业赚钱。”另一名委员接过李寿明的话。
围绕让“外来的企业真正赚到钱”这个话题,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召集人孙涛提议,将讨论内容尽快形成一个提案,交到大会,为烟台市优化招商环境、扩大改革开放建言献策。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杨健)临近年关,返乡、出行的市民日渐增多,交通自然也成了本报“微报两会”热线热议的话题。从购买学生票,到新路段安装路灯,再到过街天桥架设,市民...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