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考上研究生 就能找到好工作?, 专家建议,想进大企业工作应多关注专业硕士而不是学术型硕士

来源:烟台晚报 2014-01-08 16:05   https://www.yybnet.net/

1月4日,一年一度的考研又拉开了帷幕。记者从烟台市教育部门了解到,今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烟台共设16个考点,有12622人报考,比起2013年的17个考点,13271名考生,人数略有下降。这是不是意味着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就此降温了呢?教育专家表示,就业不景气、出国留学、自费政策等都导致了考生数量的减少,但考研人数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考研难度的降低。虽然总体人数少了,但考生也更加理性了,更加倾向于考名校。

回避“就业难”考生视学历为职场敲门砖

去年毕业就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当职员的小张今年也加入了在职考研大军。毕业的时候小张着急找工作,随便签了一家公司,干了不久不满意,跳槽,如今小张已经换了三家公司。小张解释自己的考研原因,“很难换到满意的工作,还不如考研。”“去年毕业后,前几个月在找工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9月份才决定,还是考研吧。”2日,记者在烟台某高校自习室偶遇前来蹭教室复习的2013届毕业生小美(化名)。她告诉记者,毕业一年多了,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她决定到考场上再搏一把。“我是新闻专业,本来想进媒体工作的,但发现很多媒体招聘倾向于211或985高校的毕业生。”小美说,为了给自己“镀金”,她不得不选考研这条路。

无独有偶,2014届毕业生周建(化名)考研的目的也是为了换个“圈子”。“去北京、广州都行,学校就随便挑了一个。”学计算机的周建告诉记者,最终他报考的是广州工业大学。周建说,他的同学和自己一样,很多人选择考研学校时以城市为选择标准,多数选择了“北上广”。

学法律的小宋则告诉记者,他们班40多个考研同学中,近20个报考的是位于北京的大学,“我们班基本都考了,除了几个考公务员的。考研也是为了就业,如果还报考中等水平的院校,就走不出这个圈子了。”“我们班上41个人,近30个都考研。”学习化工专业的黄立(化名)报考的是兰州的一个化学研究所,他告诉记者,他周围的大部分考生多是为了逃避暂时的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

学历镀金并不代表能捧上“金饭碗”

考研真的是回避“就业难”的一条捷径吗?近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两名考研的“过来人”。

2013年,本科毕业的小徐跨专业考取了南方某知名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聊到考研准备阶段的经历,他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法学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忆,尤其跨专业难度更大一些,但也许因为是文科出身,对于背东西我没那么反感,就和高考背历史政治一样,就是反复记忆,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多背几遍就好了,不能偷懒,要勤快。”不过,小徐并不赞同为了逃避就业而盲目考研:“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这样研究生毕业时才不会迷茫,也有助于自己以后的事业发展。”

栾伟(化名)是吉林某大学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并在一家投资公司任职。本科毕业时经过综合考虑,他毅然选择了读研,希望通过一个更高的平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我。不过,当他毕业时,发现研究生的就业路也不那么顺利,如今他仍然要从一线做起,从最基层做起。栾伟坦言,这跟他原来的设想是有落差的,“由于现在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不少用人单位招人,都要查三代,要根正苗红———本科就得是‘211’或者是\‘985’院校,像我这样的属于\‘出身不好’。”栾伟无奈地调侃着。不过栾伟也表示,他一直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读研时所学的知识,自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说到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栾伟表示,“千万不要以为上大学是来放松的,只有在大学期间不放松学习,才会在最后收获良多。”他强调说,专业课程是首要,因为这是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其次应结合学科门类优势,拓宽视野,多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对待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应该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要对自己的专业有较深的认识和把握,而这一方面需要努力去和老师沟通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把所学运用起来。

大学不是避风港考研还需理性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高校扩招带来的“考研热”近年持续升温。1999年开始高校本科扩招,第一届学生2003年毕业,当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即创纪录地达到79.7万,10年过后已增长百万,平均每年增长10万人。在全国180万人的考研大军中,按照往年考录比例推算,最后考上的不到三分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在考研大军中,有为上名校深造而辛勤复习的苦读生,有放弃现有工作想改变就业前景的在职考生,还有单纯上考场碰运气的“酱油党”。采访过程中,记者与许多报考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应届毕业生交流。说起考研的初衷,除了个别考生称喜欢学术研究外,大多数考生还是以找个好工作为最终目标。

对此,市招考院的相关负责人认为,“考研热”经久不衰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发现,要兑现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本科学历越来越不够用。不仅应届生忙着考研,连在职的都想着“回炉”。分析考生动机不难发现,多数人读研不是为了做研究,而是把硕士学位当成择业的跳板。

某驻烟高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到底,“考研热”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时社会上也有不理性的学历需求,所以才有如此多的学生考研。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份“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结果显示,89.7%的“三本”高校学生感受到在求职过程中,企业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学历歧视。这也是这类学生纷纷加入研考大军的原因之一。“未来几年研考人数不会有大幅度的降低,因为就业形势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观。”他认为,就业形势没有根本好转,大学生总人数在继续增加,许多学子仍会把研考当作增加未来就业砝码的一条出路;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在扩大,一些“二本”高校和民办高校也开始办研究生教育,高职院校未来也有办硕士点、博士点的计划,学子读研的机会多了,会刺激更多人选择研考。

但也有教育专家认为,“考研热”迟迟不退,其实另有一层道理:当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本科阶段实施通识教育后,虽有助于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但培养的学生专业性不足,只能靠硕士教育弥补。“实际上,硕士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早已发生了变化。老觉得考研究生是为了做研究,这种观念已经落伍了。”该专家告诉记者,教育部2009年曾专门出台政策,明确高校首次把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开放,意在根据社会需求大力推进专业硕士培养,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接。“考研的学生们一定要尽早明确志向,想到企业找工作的应多关注专业硕士而不是学术型硕士。”在他看来,这是今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考研的学生应该有自己清晰判断。

YMG记者马银涛

新闻推荐

烟台市花卉价格下降两三成

本报讯(YMG记者孙致霞通讯员邓月华)临近春节,烟台市花卉市场波澜不惊。记者昨天走访市区各大花卉市场看到,由于受团体消费能力萎缩的影响,节日花卉供大于求,与...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考上研究生 就能找到好工作?, 专家建议,想进大企业工作应多关注专业硕士而不是学术型硕士)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