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疃:传统方式祭拜海神娘娘
上午8:30,大疃社区的渔民们就来到海参养殖场,摆好了供桌,他们在供桌上摆放好披红的猪头,寓意聚财,又摆放上10个2斤重的大枣饽饽和三种水果、两种干果,渔民依次在供桌前磕头祈福。烟台芝罘岛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政基告诉记者,今年的水果是香蕉、火龙果和橙子,都是南方水果,这在以前的年代,海神娘娘是吃不到这些时尚水果的。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好了,祭品每年也都在变化。
海边的祭拜结束后,三位渔民驾船载着供品来到距离岸边500米的海里,将供品一一放到海水里。这些供品会随着潮汐被重新送回岸边,渔民们会虔诚地拾回家,作为祛病去灾的好东西吃下去。岸上的渔民们则会到阳主庙海神娘娘像前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张主任告诉记者,每年的正月十三这一天,大疃的渔民都会来到海边,摆放各类贡品,焚香祭祀海神娘娘,在隆隆的鞭炮声中,一叶扁舟将贡品送入海中,送给海神娘娘。随后,大家敲锣打鼓、扭着秧歌来到阳主庙内的海神娘娘像前,为海神娘娘换下旧装,换上新衣,通过各种祭拜方式祈求海神娘娘保佑每天出海的渔民。这些民情风俗已在芝罘岛相传多年,现已成为芝罘岛特有的“渔民文化节”。
东口:新方式注入渔民文化节
今年海神娘娘过生日,拥有300多户渔民、600多条渔船的东口村非常重视,隆海实业有限公司提前好几天就跟海阳的一个60人的秧歌团队约好了,邀请他们过来表演。往年是祭海,今年是秧歌和锣鼓,说到这个,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光政介绍,海神娘娘是靠海吃饭的人家都信奉的神,相传海神娘娘是渔民的保护神,海岛人世代以打鱼为生,因此对海神娘娘信奉有加,至今还流传海神娘娘高擎神灯,保佑迷航遇险的渔船平安归港的动人故事。所以海边的渔民都非常重视海神娘娘的生日,这一天免不了要举行祭海仪式。如今,海岛渔民“祭海”早已不再是一种迷信的祭祀,而是成为一种承载着浓郁渔家文化的特有民俗,预祝渔业丰收、敬畏海洋、欢兆丰收、祈福平安的盛大节日,有人把它称为渔家的“狂欢节”。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的品质,公司就想到了请来海阳大秧歌热闹一下,既给海神娘娘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上午8时58分,热热闹闹的大秧歌开始了,变脸、威风锣鼓、舞狮子,那叫一个欢快、热闹,东口居民大饱眼福。一位居民一边看一边兴奋地给市区的朋友打电话:“我们村请来了海阳大秧歌,快来看吧。”这位村民告诉记者,早就听说海阳大秧歌很有名气,可惜一直没有看到,这下好了,不用跑到海阳,在家门口就能看了。
37岁的“船老大”陈石磊是个养殖户,今年的渔灯节,村里邀请海阳大秧歌来表演让他感觉气象一新,他告诉记者,晚上渔民还会到海边放鞭炮祭海,这一天,白天晚上都很热闹,像过年一样。
正月十三祭祀海神娘娘,已经成为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活动不仅是渔民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更是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渔家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他传统民俗文化不能涵盖的。改革开放以来,芝罘岛渔民大力弘扬渔家文化,不断繁荣发展,“渔民文化节”已成为渔民宣传推介渔家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
新闻推荐
“最美检察官”边抗癌边反贪, 王家强:新年心愿是“少跑几趟医院,恢复正常办案”
【编者按】在汗水中奉献青春,在辛劳里奉献爱心,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艰辛中创造奇迹。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一次选择,当作一生追求,在平凡岗位,干得无怨无悔。他...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