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5日从教育部获悉,未来3个月教育部将对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进行治理,特别是紧盯暑假、学生毕业、教师节及学校开学等重要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相关报道详见本报26日9版)
此前,关于治理有偿补课的相关禁令和法规不止一二,但是这一“不受待见”的课外课还是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中小学生的求学过程中,不得不说,中高考应试体制中的唯分数论是“罪魁祸首”。就现行的制度下,学生对补课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这也就使得“有偿补课”屡禁不止。
暑假,原本是老师和学生放松身心的长假。然而,孩子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的假期,结果却变成了他们的第三学期、第四学期,长假里上不完的培训班让孩子们的假期变得比日常学期还要忙、还要累。针对这一现象,不准有偿补课的禁令几乎每个假期来临之前都会发布一次。按说禁令下一次就行了,反复下,要么说明这个禁令执行得不彻底,要么要禁的事情很有“市场”,而有偿补课之所以屡禁不止,并非禁令没有得到执行,而是补课的市场需求太大了。
在教育制度“暧昧”的态度下,“补课风”早已被众多家长当做常态。在当前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对不少学生来讲,通过假期补课,是他们提高成绩、多考分数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在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下,有偿补课总有生存的空间。
当然,说到补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几年,教育部门一直在探索中考和高考政策的改革,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分数决定命运的现实。哪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分数上,不惜下本钱给孩子吃“小灶”。而相对于社会办学,在校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对于考题的设计以及对于学生的了解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催化了有偿补课的市场。
要想根治有偿补课之风,就要斩断对补课的市场需求。对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的,要严管重罚,让其不愿补课。为禁止有偿补课,烟台市就规定教师有偿补习的评职称时将实行一票否决,可谓出了重典。在有偿补课这方面,最大的市场还是源于学生,而要堵住补课的学生这个市场,则要困难得多,因为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现行教育机制不变、考评体系不改、过“独木桥”的现象不消除的情况下,家长及学生对补课的需求很难会减弱,“有偿补课”现象还会死灰复燃。YMG记者刘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任雪娜)高温天气上班,用人单位应给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烟台市夏季防暑降温费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4个月计发,从事室外作...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