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慕溯
什么是“获得感”?
对于正在电脑前抢购春运火车票的烟台白领张民来说,“获得感”就是一张回家的返程票;
对于孩子能在烟台上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马喜来说,“获得感”就是孩子的一纸入学通知书;
对于年过七旬的“老烟台”牟大卫来说,“获得感”就是能有一寸土、一老友搭伴儿活动筋骨;
对于烟台星海艺校小提琴老师赵韵来说,能自如地出入市图书馆、能走进烟台大剧院赏戏、能将自己的特长送入城市乡间的各处角落,才是“获得感”……
身处异所,对“获得感”的解读自有不同。五年来,尤其是近两年,烟台百姓生活发生巨变,“获得感”不仅来源于日常物质的满足,更来源于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疾病应急救助,教育资源优化分配、教学条件改善,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建设、文化设施打造与创新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不断深化改革与提升。
而让这种“获得感”不离不弃的,是厚重的政府民生投入支撑。“十二五”时期,烟台市持续增加政府投入,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入医疗卫生资金210亿元,教育支出500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3亿元……从物质享受,到精神分享,“获得感”让烟台百姓的生活体面而有信心。
那么,什么才是“获得感”的前提保障?在医疗卫生领域,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烟台市整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均政府补助标准由2010年的12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报销199.4万人次,报销额14.5亿元。建立完善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仅2014年全市就有5万余名参合农民和参保居民享受到了居民大病保险二次报销补偿待遇,补偿金额达9000余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负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人均经费补助标准由“十一五”时期的15元提高到2015年的40元,服务项目由9大类11项,增加到12大类45项,惠及了城乡居民近700万人。此外,烟台市还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了应急救援基金,用于解决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负担能力患者的急救费用问题。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烟台市改革面覆盖到所有县市和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完成184个村基本药物制度扩面任务,新建20个预防接种服务网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在此基础上,明年6月底前烟台市还将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
这五年里,“烟台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推动社会办医健康有序发展。”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制定的《关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洽谈对接,引进一大批好项目。自去年以来烟台市先后3次组成考察团赴京与24家知名医院商谈合作办医事宜,最终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开发区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国际,烟台市抢抓中韩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烟台山医院与韩国延世大学附属医院达成合作意向,(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生猪价格或止跌回升, 烟台市生猪价格小幅震荡,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为了解当前烟台市生猪生产经营状况,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于近期对莱阳、莱州两个生猪大县的部分生猪散养户、规模户和单位户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前...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