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刘洁
人口老龄化是烟台市当前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来自市老龄办统计显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15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3%,到“十三五”末,烟台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80万,比重约为27%,即平均不到四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老龄人口增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老年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都是巨大的。”(相关报道详见本报16日5版)
老龄化命题已经成为横亘在每个城市社会发展路径之中的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每每,当诸如“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房养老”等新的养老视角出现时,关于养老问题的讨论总会出现“井喷”。“热浪”过后,我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却不能随着热度的降低而降低。从眼下的现实情况来看,在老龄化日益严峻、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衰弱的当下,养老产业无疑是一个“朝阳产业”,而要真正搞活这一产业,还需要各市场主体积极作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称得上享受的晚年生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日趋严重。以烟台为例,预计到今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15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3%,到“十三五”末,烟台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80万,比重约为27%,即平均不到四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去哪里养老?让谁养老?与庞大的老年群体相比,烟台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乐观。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今年年底每千名老人将拥有30张床位,这意味着养老机构只能为3%的老人提供服务。与绝大多数城市一样,在烟台,大部分养老还依然托付于忙碌着生计的子女,甚至依靠尚有劳动力的老伴。虽然社会保障网渐织渐密,烟台市也曾出台过借助民间力量、鼓励家庭养老等措施,但这还远远不够。此外,影响养老产业发展的市场发育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大部分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市场细分不够,大都依附在大众产业当中,如服饰、家具等。很多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一直处在低端水平。即便是在城市里,老年人用品专卖店也难觅踪影。
当然,养老产业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增长潜能。养老服务业涵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健身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贴近群众需求等特点,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此前,烟台市在全省最早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目标,画定了烟台市养老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也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养老服务产业的有序发展更需要有志于养老事业的市场主体挑起“大梁”,包括实体企业、互联网企业、风投企业等,积极投身,布局养老。这不仅是为众多的老年人谋福利,也是在为自己的老年生活铺路。
新闻推荐
作出关于召开烟台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决定选举张永霞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决定任命张代令为烟台市副市长本报讯12月16日至17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