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门口烧纸,在大厅摆灵堂,围殴医生……医患冲突的混乱场景很多人都不陌生。而成立3年的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从挂牌成立起,就致力于调解医患纠纷。
3年来,医调委共受理医患纠纷案件234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3.7%,将大量纠纷化解在激化之前,为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5个人撑起市区“医调”大局
7月28日,11岁的小姜因感冒到芝罘区某医院就诊,医护人员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他输入“热毒宁”针剂治疗。可是,用药后病情反而加重。7月30日晚,他父母忽然发现药物的有效期是2015年4月。
小姜的父母认为,医院给孩子用过期药,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要求赔偿,而院方只愿意补偿2000元。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双方协商不成,最后于8月31日共同来到医调委提出调解申请。
调解员努力平复双方的情绪并最终促使达成和解,院方一次性补偿患方15000元并表示了歉意,承认是工作上失误,以后绝对杜绝类似情况发生。小姜的父母也表示理解和接受。一场医患纠纷成功化解。
2012年12月,市医调委挂牌成立。这是一个专门调解医患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由人民调解员对双方进行调解、劝说并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消除纷争。与以往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不同的是,医调委独立于医院、卫生部门,是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因此对患者而言,多了一条免费、公正的维权渠道。
在医患纠纷调解中,最难的就是让双方“出气儿”,仅有的5名工作人员整天都在忙这事。“很多家属都很激动,对医院有很强的抵制情绪。所以要不停斡旋,取得他们的信任。”专职调解员侯华强说道。
9成以上纠纷通过医调委解决
在卫生和司法部门的协助下,医调委建立了由全市200余名法律、医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库。调解的依据,就是专家组的评估意见,据此划定双方责任和赔偿金额,再由保险公司理赔。这样,就成功把医患纠纷从院内转移到院外,为医患纠纷提供了专业化机制。
以毓璜顶医院为例,因接收的病人多为急、重病患者,医患纠纷发生概率较其他医院更高,医患纠纷曾让院方非常无奈。
“现在95%以上的案件都是通过医调委这个平台解决的,其它就是小额的院内解决或其它途径。所以我们对医调委的公正性、畅通性非常满意。”毓璜顶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张靖远介绍说。他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临床大夫们也渐渐改变了对医调委的质疑。“刚开始发生纠纷,要转到医调委时,大夫们也半信半疑,觉得医调委不过是‘和稀泥\’,这一年来大家都看在眼里非常认可。”他总结说道。
据市综治办此前的统计,医调委成立后,全市因医患纠纷到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同比下降75.2%;到信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上访的人数同比下降87.3%。
工作进入正轨越来越受信任
成立以来,医调委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很快得到各方支持。2012年月12月以来,共受理医患纠纷案件234起,成功调处169起,有20余起正在进行鉴定,调解成功率达到93.7%。
在受理的案件中,患方索赔额达3265万元,保险公司实际赔付额为1711万元。其中,零赔付40起。这怎么理解呢?杨安平解释说,在部分医患纠纷中,虽然患方有质疑,但经专家组评定,院方不应承担责任,保险公司依法依规不予理赔,这样也保障了医院的合法权益,改变以往“会闹的患者有钱赔”的弊端。
总体而言,烟台市医患关系相对比较融洽,发生纠纷的案件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比如3年来医调委的来访案件,分别为116件、105件和115件(截至11月)。
而从请求调解的案件来看,则有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医调委受理65件,成功调解58件;2014年受理81件,成功调解61件;2015年目前已受理92件,已成功调解59件(截至11月)。这反映了医调委工作逐步步入正轨,越来越受医患双方的信任。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李英芝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逄苗通讯员王娣)29日,由致速网络科技公司与招商银行烟台分行联合举办的烟台首届“招商银行杯”英雄联盟大赛圆满落幕。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