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卫
时值峻青先生九十二华诞暨文学创作七十二周年,谈起峻青,我与其有着一段胶东这一方水土的亲情和天助的文学情缘。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正值中学时代的我,迷上了峻青的文学作品。首先是袖珍小册子电影文学脚本《黎明的河边》,由于是分镜头的且能描述画面,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我课余时间“啃”读不已。1956年,峻青出访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不久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欧行书简》(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欧行书简》共收24篇域外游记,“写的是一些国外的见闻”,硬背封面,烫金书名,精装板纸。充满激情老道笔锋的指引和细腻描绘,紧跟其当年欧行步履,仿佛我也东欧旅行一番,亲临其境。自此,我竟被峻青散文笔魔文杖所诱引,酷爱上散文,几十年下来,我成为散文、诗歌的写作者,峻老当年的《欧行书简》实为我上路的灯盏。1959年,峻青出版厚厚的短篇小说集《胶东纪事》,作为向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的献礼文作,我更是爱不释手,慢读细咽。
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走向三尺讲台,我酷爱抢学峻青陆续发表的诸多散文名篇,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每每讲到《语文》课本教材中选有的计有七篇峻青散文作品,都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实在是出于对峻青的崇拜和爱戴。
峻青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版的多部散文集,我时常捧读,成为心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恰逢峻老来烟台看望他特别关注的牟平某中学《柳丝》文学社的学生们(校报《柳丝》的报头,峻青亲笔题写),我闻讯与市共青团的学少部的曲风家同志一起赶到峻老下榻的烟台虹口宾馆,拜见了久日崇拜的文学偶像。峻老和夫人于康非常和蔼,我把青少年时代在峻老作品指引下成长的历程一一汇报,峻老高兴地扶肩鼓励,当场为我挥毫画了一幅《咏兰》国画,并题新古体诗一首。我们和他关怀的《柳丝》文学社的中学生们围绕着峻老及夫人于康合影留下珍贵的纪念。峻老书画的墨宝,至今裱挂于我的书房,诗画的寓意时时激励我笔耕不辍,乐而前驱。
新闻推荐
产科门诊“二孩”咨询量翻倍, 市妇幼保健院、烟台山医院专家提醒:生育二孩更需“步步精心”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以后,越来越多的夫妇打算生育第二个孩子。我们估计,在未来两到三年,生育量会有一个‘井喷式\’增长。”市妇幼保健院、烟台山医院产...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