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位于黄渤海交界处的烟台芝罘区,因宋元年间一座宝塔而闻名。
塔山,一座有个性的山,一山挑两海,苍劲挺拔,雄健奇崛,是烟台海拔最高的山;塔山,一座有性别的山,他将芝罘区拥入怀中,像沉稳伟岸的大丈夫,与母亲一样知性优雅的烟台山遥相呼应,因而得名父亲山;塔山,一座团结紧密的山,他东挽岱山,西揽南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为烟台市区冬挡风寒,夏送清凉。
塔山风景优美,历史厚重,距离市中心不足四华里,游览驻足,休闲小憩,各臻其妙,因此深得烟台人喜爱。
我初会塔山,是在冰雪消融、春风送暖的时节。
仰望塔山,粗犷的山脉在晨曦中透着柔和唯美。山峦连绵,沟壑纵横,犹如动人的书卷,又好似抑扬顿挫的韵律,深沉而不失灵动。数不清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一派欣欣向荣,令每一位走近塔山的人,只要望一眼,就能感受到大山的坚实豁达,就能感受到春天的灵动浪漫,更能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力量,那是大山被春天所赋予生命向上的力量!
阳光作伴,将脚步安放在进山的路上。置身于大自然中,因为树,因为花,因为这一季散发的芬芳气息,好似酝酿的美酒,令我忘却俗世的纷扰,内心获得宁静,而沉醉其中,塔山的美,也许就在这里吧……
当行至半山腰,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尽头,是一座北朝南,青瓦白墙的古朴建筑。这就是有千年历史的太平庵了。
庵院四周树木繁茂,鸟儿在树上鸣唱,一片祥和气氛,正是修心养性的佳境。庙宇正殿名为三圣殿,供奉着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教主,两边则是观音和送子娘娘。庵院的东西厢房,一面供奉着弥勒佛,另一面供奉着文武财神和金刚护法。
走出太平庵,继续登山,修葺好的路面,沿途石碑上,都是关于塔山的历史文化和名人诗词题咏。塔山经历过无数次朝代变迁和更替,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同的传说……停停走走,原本同行的太阳,已自顾自跃上了高空。
我没有沿着景区打造的爬山廊登山。据说爬山廊是三百六十五个水泥台阶,一步路代表一天,专为想登峰的人修建,既关照了登山者的安全,又加入了人文意义的启发。我喜欢有悬念的路,喜欢未知的世界,喜欢探索大山不寻常的美。陡峭的山坡,斑驳的树影,独行幽径,愈发感知山的空灵,可也凭空多了几分危险。甚至有一次,双脚踏空了,差点滑下山坡。幸好扯着一松枝,且手脚并用,才得以脱身……惊心动魄,汗湿面颊,让我体会到艰难攀岩的感觉。执着,坚持,最终登上了海拔近四百米的塔山主峰。
不登三和塔,不算到烟台,登上三和塔顶,烟台市五区一览无余。三和塔是“天地人”,“精气神”三和,整体建筑秉承宋元遗风,塔高39.9米,七层八面,塔刹贴金,气势恢弘。塔内设观光扶梯,顺着扶梯便可直达塔顶。站在三和塔上,繁华的芝罘市区、崆峒岛、扁担岛、芝罘岛尽收眼底,陡生“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成就感,“山高我为峰”的自豪感。习习凉风中,蓦然想起父亲的一句话:“人生是一条坎坷的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塔山的爱,一如父亲的爱,博大,深沉,伟岸。
佛说:“你不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此花颜色顿时鲜亮起来。”不相识怎相知?相识塔山,我知道他是一座有宗教信仰的山,他是一座民俗文化丰厚的山,他是一座懂得责任担当的父亲山!与塔山痴心相守,就像回到孩童依偎在父亲怀里一样。
□木茜
新闻推荐
第九届“孝·和文化节”活动启动, “孝·和文化”研讨会周日举行
本报讯由烟台十四家文化学术性群众团体和八家企业家组织共同倡导,大小新闻联合烟台母亲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九届“孝·和文化节”,正在紧锣密鼓准备中。人...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