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因,如何由点到面逐步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需要一个个创新平台,它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不断汇聚科研成果、高端人才等创新因子,再由平台向外延展、辐射,从而使一座城市创新基因涌动。
创新平台,究竟如何突破关键技术?如何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如何汇聚高端人才?连日来,我们探访了几家比较典型的科技创新平台,梳理了全市创新平台的搭建情况,从中总结出:“有了不同层次的创新平台,就能打通一条‘转化路\’,搭建人才‘蓄水池\’。”
来自市科技局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5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居全省地级市首位,1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处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279家。“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推器,这些平台的建设为促进关键技术研究、聚集高端人才、促进成果转化、整合科技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平台搭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平台落户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带动作用正在释放。
释放平台活力3名院士,辐射带动60家企业
在路通,有一个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来头不小。
一个创新平台,形成了由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国内外10几名顶尖博士团队为骨干,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德瑞克索大学等9所知名高校院所组成的高端“人才智力库”。这个平台,由开发区管委和路通共同投资成立,引进仿真模拟、3D打印制造和低压铸造智能化等新技术,以16家中小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科技创新联盟,走出了一条“平台+联盟”加快转调发展的新路。平台+联盟的核心是,实现资源共享。一套工业设计仪器和软件,动辄上百万元,单独一个企业很难承担。而加入联盟的企业使用平台内的机器,只收成本维护费,政府还会给予一定的额外补贴。
目前,这个平台的3D打印技术,快速服务于周边60多家机械制造配套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极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平台打破了过去同行是冤家的固执与隔阂,由各自为战转变为抱团取暖,实现政策、科研、人才等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大为提高。”路通董事长陈国诗说。
不仅是路通,万华创建的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烟台市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中心围绕聚氨酯原料、中间体、材料及应用技术等各个重要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建成光气化、加氢、催化氧化、有机合成、表面材料等15个专业技术平台,组建了一支450余人研发队伍,开发出16项技术水平高、行业影响力大的重大技术,转化和输出重大科技成果27项,申请发明专利135件,授权发明专利53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激活平台服务功能894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
公共服务平台,是创新平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今年,烟台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亮点频现。
今年2月份,烟台市产业导航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首家产业导航服务平台,平台由市科技局和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共同打造。
平台运转半年来,28584家不同行业企业入驻,全国2523家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研技术支撑,全国4341位各行业技术领域顶尖专家为平台提供技术,首期开发的科技快讯注册用户1100个,共计推送行业资讯36935篇。“最显著的效果是,企业协同创新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距离缩短。”市科技局计划科科长王淑苓说,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将企业需求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有效对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科技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科技设施向市场开放,是统筹科技资源的基础条件。(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任雪娜通讯员赵书增董万鑫)日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微信公众号(yantairenshexinxi)新开通求职招聘查询功能。回复“招聘”,用户即可进入...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