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葫芦丝缘于一次云南边陲小镇上的偶遇。
几年前,我们一行到昆明等地学习网点建设经验,考察完毕我们来到小镇寻古,小镇古朴清幽,石阶石凳,没有往来的车辆也没有高楼大厦。信步小镇深巷,一声声天籁般的乐声从拐弯的胡同里仿佛送来竹林深处的画音,那轻柔灵动的声调一下子打动了我。
走近一看,是一位老者在自己的店外吹奏葫芦丝,交谈中得知,他一家三代做葫芦丝也卖葫芦丝也吹葫芦丝。这种乐器吹奏的音色圆润质朴,轻柔细腻,如泉水一般清澈,如微风一样缠绵,如歌如泣,温馨醉人,自此我与葫芦丝结下了不解之缘。葫芦丝主要流传于云南滇西傣族一带,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无论是在江中划船或在竹楼里饮酒,无论是在重大节日的现场还是在广场上“赶摆”,多才多艺的傣族人都是吹着葫芦丝载歌载舞,这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受到了当地民族的普遍欢迎。
这几年,许多人都喜欢上了葫芦丝,一丝丝葫芦声如梦幻般随着清澈的月光,从风中隐隐约约地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展望与期待。我学吹葫芦丝,主要喜欢它的独特音色,喜欢它的轻幽灵动,更喜欢听它的那种感觉和吹奏它时的那种惬意。但要吹奏好葫芦丝,也要下一番功夫。首先是用好气,要做到高音缓,低音急,在吹奏长音时要音头不能软,音体不能板,音尾不能散。在指法技巧上,叠打末滑反复揣摩,反复练习。在吐音方面要能做到快板慢练,慢板连贯,舌音要清,音色要美。要想演奏好一首完整的曲子,首先要下功夫体现乐曲的风格韵味及曲词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还要对乐谱各音节的演奏技巧、演奏要求及技术符号仔细揣摩和演练,重点章节反复练,平时多练习,就能达到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的程度了。我自小就吹竹笛,因竹笛和葫芦丝都是吹奏乐器,指法和用气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因此,掌握葫芦丝的吹奏技巧就容易一些。
我每次回老家小驻都带着乐器,葫芦丝是必带的。在炊烟缭绕的村舍旁,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在泥土芳香的田野上吹奏葫芦丝,那种幽静与迷情的感觉能瞬间占据你灵魂的高度,能把心带离尘世。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能让你立刻置身于竹林婆娑的绿影当中,皎洁的月色下投影着凤尾竹轻盈而舒展的枝叶,点点月光渗透进竹林深处和着光影的斑驳摇曳生姿。这迷人的风景和优美的旋律,经葫芦丝吹出这独特的音律之声,悠远中带着些许的飘渺与空灵,仿佛轻柔美丽的绿纱薄雾就弥漫在夜的上空,给人一种灵动多情的感觉。这种意境也只有葫芦丝的悠扬与委婉,才能把凤尾竹在月光下的万种风情表现出来。我每次回家都演奏这首曲子,月光下的农家院落,街边的树影挂在墙壁上,浩渺的夜空悬挂着宁静淡泊的月亮,柔美的月光下,清风传递着泥土和稻谷的芳香。这时,深情地吹奏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它的音律回响在夜的上空和田野的四周,那曲调甜润动听,会感动在场的每一位亲人和乡邻。
今年的一个夏夜,我参加了一场在烟台海边酒店举办的答谢宴会,伴着细细的海浪轻拍岸礁的声响,我给大家独奏了一首《军港之夜》,细腻圆润的乐声和如痴如醉的场景,使每一位现场的嘉宾心旷神怡。
《竹林深处》这首曲子是傣族葫芦丝演奏家龚全国和音乐家杨正玺合作完成,吹奏这首曲子,即要知道作者的创作意图又要注重技巧和节奏,初学者演奏不好这首曲子。我吹奏《竹林深处》,首先做到气平心静,因这首曲子清新而不含杂质,像沐浴着早春三月初露的阳光,清凉纯净,从引子部分就能把人的思绪引到翠色欲滴的“竹林深处”,这是个纤尘不染、静谧得能听到风在竹叶间清唱的境地,阳光在竹的缝隙中穿过,溪水摇曳着竹的倒影,溪边饮水的小鸟翅膀上闪烁出一道弧形的水线,许是溪间小鱼嬉戏而发出的一声清脆的叫声,引出了让人感受到的强烈的生命弹跳力和张力。当这一切戛然而止,苍翠的竹林瞬间定格在水气缭绕的梦幻深处。此曲不知倾倒了多少中外听众,那优美婉转、柔和而含情的曲声,使人芳心荡漾,情难自禁。
吹奏葫芦丝的好处很多,首先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有利于锻炼肺活量;还能防止和减缓大脑衰老。学吹葫芦丝还有几个好处,那就是调整心态,防病治病,还能培养情操,提高音乐素养。
现在的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可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荒芜,物质上的刺激不能满足精神上的孤寂,困扰一个人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没追求,于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开始了寻找和探求。而当下,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葫芦丝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一首轻盈灵动的葫芦丝曲,如丝绸一样轻柔,能瞬间把你带离浮躁喧嚣的现实,借着清纯淡泊的心境,这近似天籁般的声响能与你一起阐释此刻的情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2日、23日,市政协视察团对烟台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市政协主席郝德军,副主席谭伟、田明宝,特邀咨询刘连基参加了视察。视察团用1...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