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改制,不忘开拓精神;社会变迁,不变服务为民。这就是烟台市最早设立的公证处芝罘公证处的服务宗旨。
【开创】
开全市公证事业之先河———
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社会事业百废待兴,公证工作也被重新提上日程,烟台地区第一家公证处———烟台市公证处成立,标志着烟台市公证行业从此掀开华丽篇章。1984年,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原烟台市公证处也随之调整到芝罘区公证处,隶属于芝罘区司法局,至2007年8月改名为烟台市芝罘公证处。政策调整后,芝罘公证处紧随政策导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芝罘公证处现有在编人员13人,执业公证员11人,一级公证员1人,二级公证员3人,三级公证员6人,具有涉外公证资格且经司法部备案的5人。公证处先后获得司法部中国公证质量评比先进集体、省司法厅集体二等功,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公证处。公证处先后有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公证员,4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公证员,打造出一支“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高素质公证队伍。
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办理公证5万余件,其中芝罘公证处办理8500件。也就是说,全市每办理6件公证业务,就有1家出自芝罘公证处。【优势】
把握房产公证优势事项———
1989年,烟台市第一批房改房项目在芝罘区试点推进,随之而来的公证事项落到芝罘(区)公证处肩上。
房产改革公证事项,在全国史无前例。
没有经验可循是芝罘区公证处面临的最大困难。这其中,能否调动公证员的积极性、能否建立知识储备成为最大的变数。公证员们泰山压顶不弯腰,把心扎在项目现场,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又日夜研究制定业务流程,规范办证手续。在烟台,芝罘公证处成为房产公证业务的探索者,在业内一举奠定了在房产公证业务中的优势地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第一批房改房项目顺利实施,为政府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也为大量群众争取到合法权益。
芝罘公证处主任张军回忆说,在房改房项目之前,大部分公证业务集中在涉外公证及承包合同上,“像一潭死水”。房改房公证业务的开拓,不仅带来了业务上的提高,更带动了整个服务理念的改变。“从坐等上门,到走出家门,可以说,整个业务和理念都向前迈进了革命性的一大步。”张军这样形容房改房业务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1年,烟台市旧城改造项目相继启动,芝罘公证处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及百姓的生活需求,先后为胜利、慎礼、幸福龙海家园、大庙、白石等片区改造提供了各项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有力推进了项目的进程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据统计,近三年,芝罘公证处共办理选房抽签现场监督公证21批次,计8371户,其中幸福龙海家园11批次共3845户,慎礼区片1批次192户,白石区片4批次共2080户,大庙区片2批次共326户,评估公司选定现场监督3批次计896户,共涉及受益人约27000余人次。“尽管我们陆续开拓了多种公证项目,但立足位于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始终坚持自己的拳头产品不放松,大力开拓房产项目,在房产公证中巩固自己的传统优势。”张军介绍说。
【正义】
关怀贫困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芝罘区的张某患有一级听力残疾。今年4月,其父去世后,留下一笔医保存款。若要取出,必须携带相关材料办理继承手续,张某遂来到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工作人员大声向其解释,却发现在张某佩戴耳蜗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沟通。为保证张某明白办理继承公证所需材料,公证员事无巨细为其逐条写下材料名称、材料的出具单位、材料是否原件、办理继承到场人员等等,边写边逐条向其解释清楚。接待咨询的过程虽然十分艰难,但看到张某最后终于明白了继承所需材料及程序,公证员万分欣慰。工作人员还了解到,张某仅靠补助金和妻子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考虑到张某的实际情况,芝罘公证处处务会研究决定为张某提供法律援助,公证费用全免。除此之外,还大大缩短出证时间,使张某得以早日领取存款用于家用。
在拿到继承公证书后,张某顺利拿到了父亲遗留的医保存款,事后专程来到公证处对承办公证员的热情、耐心表示感谢。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正所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民情总是牵动人心,作为与群众打交道的一线单位,芝罘公证处时刻将“万事民为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日常工作,热情、细致;对于困难群众,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减免公证费用;对于鳏寡孤独,多次上门慰问并送上生活用品。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无论活动中还是活动后,芝罘公证处为民服务的热情将永不消减。”芝罘公证处主任张军对记者说。
【质量】
打造过硬的公证品牌———
公证质量是公证的生命线,公证处必须严把公证质量关,以高质量的公证工作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芝罘公证处本着“依法建制、依制治处、规范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确保实现“零上访、零错证、零投诉”的工作目标,公证质量管理居全市前列,近五年省、市协会组织的专项质量检查无不合格卷宗。
在质量监管方面,芝罘公证处严格把握程序、质检、出证、监督、投诉等五关,保证公证质量。
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作流程,严把程序关。芝罘公证处对每一件公证事项的申请、受理、核查、拟稿、质检、签发、出证、送达、归档的每个环节都明确了各自责任,尤其是涉外和不动产转移的公证事项,要求每证必查,确保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
规范审批制度,严把出证关。芝罘公证处要求,要严格审查每一个公证事项中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公证书的表述和办证程序,对发现的疑难问题及时请示或召开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确保公证质量。
落实归档制度,严把监督关。卷宗的归档严格按照《山东省公证文书质量标准》执行,确保档案的质量和归档的及时、完整。同时建立查档登记制度,规范档案管理。
建立公示制度,严把投诉关。按照纪委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公证处在大厅醒目位置公示服务承诺,公开投诉电话、设立意见箱,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认真接待来信、来电、来访,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公证人员在办证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使每个公证人员自觉接受内外监督。近几年我处无到省进京缠访闹访和负面新闻报道事件。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白梅
新闻推荐
长缨碧海缚苍龙,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30年产业升级纪实
30年前的烟台开发区,方圆十几公里只有东村的木匠铺和车队算得上“大企业”。漫天的盐碱荒滩挡不住烟台人创业的热情。1985年12月20日,全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成...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