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布会,8月7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8月8日外经贸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8月12日民生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烟台连开四场新闻发布会,多个部门争相晒信息,回应市民关切。
烟台从2005年设立新闻发布制度,2008年第一位发言人上岗。从本月开始,137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在“长枪短炮”组的镜头前,用最为亲民的语言发布部门工作。
137位发言人学“说话”
“别人说不如自己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越来越多的政府和部门明白了这句话的重要性。“今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不下20场,还有很多单位已经提交了新闻发布会的申请。”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洪青告诉记者,发布内容的公开性、及时性、准确性,都得到了媒体和市民的认同。“今年上半年,烟台中院已经召开了三场新闻发布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张跃华告诉记者,分别是3月14日全市法院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新闻发布会、4月3日全市法院打击毒品犯罪新闻发布会、6月20日全市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新闻发布会,每场发布会都受到媒体和市民关注。
作为新闻发布会的主角,新闻发言人的一言一行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告别“公文体”,学习用“白话”,对于发言人来说,难度不亚于重新学说话。
翻看烟台137位新闻发言人名单,新闻发言人都是兼职,由于长期从事行政工作,正在经历从官方语言体系向亲民语言体系转变的过程。“公文一般喜欢先加个帽,然后用一是、二是、三是分层次阐述,真正的新闻点掩盖在其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姜明告诉记者,而这样的语言体系与媒体百姓所运用的语言体系完全不同,在发言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进行架构。“省、市定期都会举行培训,其中一项重要科目就是学习用老百姓的语言解读专业工作。”王洪青说,事实证明,在新闻发布会过程中,这样的改变也受到媒体的欢迎,用最简洁的语言解读,可以让记者迅速捕捉到新闻点,而不是将新闻点被官话套话掩盖。
不够“民生”不开发布会
从被动解释,到主动发布,烟台这些年新闻发布制度逐渐成熟。
事实上,在一场看似简单的新闻发布会背后,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发布的内容要涉及重大民生经济问题,市民关注度要高。”王洪青说,在提交申请的部门中,其中不少因为选题问题而被拒绝。“正因为发布的都是市民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每一个字都可能引发过度解读,因此新闻发布的内容必须严谨准确,用词必须精炼恰当,避免产生歧义。”张跃华说,中院建立健全了新闻发布会制度,通过内部建章立制,出台了相关的新闻发布管理规定,明确了新闻发布会审批机制和运作流程。“今后,越来越多的一把手将走到镜头前,他们全面掌握一项政策出台的前后历程,或者事件的全面进展情况,在解答记者的提问时,相对得心应手。”王洪青说,此外,对于新闻发言人的培训也更加频繁,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懂全局,要知实情,要反应快,还要会表达善于应对。
发布不及时将被问责
从2005年设立新闻发布制度,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发展,新闻发布制度在烟台已经形成常态。
上半年三场新闻发布会取得良好效果后,烟台中院计划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公开,如司法公开、审判执行工作等等。“事实证明,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促进我们的工作有很大作用。”张跃华告诉记者。采访中,各部门对新闻发布会的态度也都十分积极。
市政府办公室也在相关通知中作出了明确要求,与宏观经济、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部门,原则上每季度至少举办或参加一次新闻发布会。主要负责人每年出席一次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或相关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出席一次。
在内容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将根据全市新闻发布重点内容,制定年度新闻发布计划,组织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等,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事实真相,并在黄金24小时内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向公众公布信息。“正在探索对新闻发布制度进行考核。”王洪青说,今后,计划拟定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新闻发布工作奖惩机制,让新闻发布制度健康运作起来。YMG记者杨春娜
新闻推荐
全市73所学校已建成多媒体录播教室,另有36所学校年底前完成建设。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失业职工再就业1.6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32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