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晒出”全市上半年外经贸运行成绩单,全市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境外中方实际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等多项外经贸主要指标,均实现了逆势、较快增长,给烟台外经贸成果“地图”插上一面面红旗。
引进来:新批“千万级”项目27个
上半年,全市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8550万美元,增长24.6%。外资大项目增多,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7个,增长8%,合同外资5.2亿美元,占全市的40.3%。
今年正值烟台对外开放30周年,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市在“引进来”上细做文章,促进外经贸运行质量实现全面提升。依托制造业优势,烟台市实体经济利用外资出现较快增长。记者获悉,上半年,全市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8550万美元,增长24.6%,其中食品加工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8779万美元、8339万美元和2795万美元,增长32.4%、114.1%和1340.7%。外资来源日趋多元。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烟台投资普遍增长。外资大项目引进再获佳绩,上半年,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达到了27个,增长8%,合同外资5.2亿美元,占全市的40.3%。单次到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6个,到资额4.7亿美元,增长15.9%,占全市的54%。外资利用渠道“多点开花”,通过境外上市、融资租赁、增资扩股等“无地招商”方式,上半年全市新批外资融资租赁项目2个,其中合同外资8573万美元的华恒融资租赁公司是迄今为止全省最大的外资融资租赁项目。绿叶制药通过香港上市筹资7.64亿美元。68家外资企业增资5.8亿美元,增长86.5%。
走出去:222家烟企对外投资
15家企业实现首次对外投资,同比增加4家,至此,烟台有对外投资项目的企业,总数达到了222家。除资源开发、加工制造等传统领域外,航运、旅游等服务业也有新进展。
引进来、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战略的题中要义,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只有推动企业大胆走出去,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生机,进而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今年,烟台对外投资企业队伍继续壮大,烟台国鑫投资有限公司、烟台市立澳矿业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实现首次对外投资,同比增加4家,总数达到222家。投资项目范围扩大,境外中方投资额过500万美元项目2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3222万美元,占全市的96.5%。
对外投资市场进一步拓展,上半年,境外投资新增智利、马尔代夫、斯里兰卡3个国家,总数达到58个。对俄罗斯、新加坡、柬埔寨、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投资项目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697.1万美元,增长61.5%。
从投资领域看,在传统的资源开发、加工制造等之外,更多企业赴海外投资航运、旅游等服务业,如烟台中韩轮渡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在香港设立国际海运公司,海龙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马尔代夫投资2594万美元开展旅游业务。
近期,“中国匈牙利宝思德经贸合作区”又获批成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超过15亿欧元,拥有工业用地4.2平方公里,成员企业51家,以及3000余名技能良好的化学品运营人才和制造团队。下步园区规划总投资约30亿美元,配套建设生产区、物流区、生活服务区,力争新增销售收入35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2000-3000人,吸引国内15家以上企业入驻,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搭建良好的海外发展平台。
贸易:高新技术出口全省领先
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分别进出口103.4亿美元和157.8亿美元,占全省同类产品进出口的58.6%和38.9%。有实绩的进出口企业3495户,同比新增102户。
面对来自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和融资条件等方面的压力,烟台外经贸企业“抓产业促发展”,通过调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全市对主要市场进出口的较快增长。
上半年,烟台市与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前10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166.6亿美元,占全市的68.9%,增长25.4%,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6.5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带动烟台市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分别进出口103.4亿美元和157.8亿美元,增长32.6%和26.7%,占全市进出口的42.8%和65.2%,同比提高4.5和4.1个百分点,占全省同类产品进出口的58.6%和38.9%,同比提高2.5和2.6个百分点。在主要出口商品中,电脑及零配件、手机、船舶等高附加值商品分别出口24.6亿美元、18.2亿美元和4.4亿美元,增长89.5%、41.9%和544.5%。在主要进口商品中,铜矿砂及其精矿、原木等资源类商品分别进口3.5亿美元和1.2亿美元,增长37%和58.1%。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推动外贸主体队伍不断壮大。上半年,有实绩的进出口企业3495户,同比新增102户。其中,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29户,同比增加1户;进出口增加额过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3户,较同期增加4户,完成进出口109.9亿美元,增长84.1%,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24.7个百分点;富士康工业园随着一系列产能的陆续释放,进出口62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的25.6%,增长25.1%,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
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再结硕果
市场化运作机制、审批服务体制机制、企业评价机制创新工作在烟台市启动试点,14个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5.85亿美元,占全市的67%,增长25.2%,高于全市9.8个百分点。
在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方面,龙口经济开发区结合园区实际特点,聘请专业机构设计市场化发展机制体制创新方案,引入有实力的专业公司或私募基金,对园区进行独立管理和运作。目前,龙口开发区已吸引了新加坡淡马锡、香港永晖、北大荒粮食、山东香驰等一批大项目签约或入驻。
在创新审批服务体制机制方面,在机关审批服务平台设立专门受理窗口,统一接收外资审批、企业登记、税务登记、报关服务以及相关前置许可的申请材料,通过部门间流转完成联动流程,实现高效服务。鼓励大型企业建立各类服务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实现平台资源共享。
在创新推行企业评价机制方面,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价体系设计,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的环保要求,探讨从科技研发、技术改造、能源消耗、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救助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第三方机构按标准科学评价公开公布。
体制创新带来市场实效,上半年,全市经济园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平稳发展。14个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5.85亿美元,占全市的67%,增长25.2%,高于全市9.8个百分点。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9个,占全市的70.4%。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完成进出口192.2亿美元,增长13.8%,其中出口106.92亿美元,增长8.3%,进口85.28亿美元,增长21.4%,分别占全市的79.4%、79.7%和79.2%。
合作:对韩贸易额达50亿美元
去年烟台对韩贸易额达到了91.3亿美元,占山东省对韩贸易总额的1/3。今年上半年,烟台对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50.9亿美元。
为深化对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保持稳定增长,今年7月,烟台经贸代表团赴韩国开展经贸促进活动,并紧抓中韩自贸区谈判加快推进的有利时机,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新格局。
一直以来,烟台与韩国的经济往来密切,去年烟台对韩贸易额达到了91.3亿美元,占山东省对韩贸易总额的1/3。今年上半年,烟台对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50.9亿美元。
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韩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完成产业规划编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引进落户工业、科研及配套地产项目58个,其中韩资及引进韩国技术项目7个、韩资企业配套项目3个。
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得到中韩两国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韩国航空公司加盟烟台国际货运航线,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正式开通。今年2月,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韩国京畿道铁道物流局局长徐樉教一行访问烟台,专程考察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7月初访韩期间,专程拜会了韩中联运系统研究会,参加了该会举办的推进中韩铁路轮渡项目恳谈会。
5月8日,韩国唯一一家全货运航空公司———韩国仁川航空公司成为加盟运营烟台国际货运航线的第三家全货运航空公司,成功实现“烟台造”货物1小时抵达韩国,并可借助仁川航空既有的货运网络当天中转至日韩欧美等国。
7月1日,烟台至韩国平泽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正式开通。今年上半年,全市对韩国进出口50.9亿美元,增长19.9%。
记者在会上获悉,下一步,烟台将借助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建设时机,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扩大对韩电子商品、日用品、化妆品等进口,促进烟台海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增长。
新闻推荐
烟台市养老总水平居全省前列,“急救难”有迹可循---, 4.4万张养老床“领衔”养老业, 核心阅读
养老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眼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省去了日常琐事的烦扰。截至6月,全市拥有养老机构220处,床位总数4.4万张,每千名老...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