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烟台蓬莱国际机场迎来了第二场初伏,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三伏”即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并且伴随着学生们的暑期,机场的客流量也将剧增,这对于机场大多部门而言都是一场新一轮的挑战,当然身为航空配餐的我们也不例外。
一个从食品行业出发,但却多了一份航空安全保障的我们,在现阶段不仅要在餐食的最佳品尝期送上飞机,更要从方方面面着手,保障餐食的安全性!我们将以往不超过6小时的配餐保障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出餐到食用这段时间缩短至3小时以内,并且生产的每道工序更加严谨、缜密。
其实有很多乘客,包括我身边也有很多从事餐饮行业朋友,都认为航空餐食与地面餐食大同小异,无非就是航空公司的一项服务,也表示飞机上餐食口味的不理想。有些甚至对航空餐食的清洁度产生质疑,却殊不知航空餐食那些近乎苛刻的“严格性”、“专业性”以及很多你看不到的“心思”。
飞机餐从采购、初加工、精加工、热厨、冷厨,快速冷却、再到冷藏、封装、上机等,要经过多道程序,整个“诞生”过程需要10个小时,并且整个过程全部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室温均控制在18℃以下,而“餐食生命”仅短短几个小时,超时航空餐就要报废。如果因为气候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飞机延迟起飞超时,飞机餐就要全部丢掉重做,就表示所有的心血、时间、人力白白浪费。其次,看起来小小的一份飞机餐,有菜有肉,有饭有面,也是所谓的“蚂蚁虽小,五脏俱全”这就要体现出航空餐的心思。这里每一个品种的餐食都有严格的测算、营养成分、食量定制等,既要满足航空公司的要求,又要保证每份餐食的外观及营养搭配,这些要求都铸就着每一份餐食的价值。并且为迎合旅客们种族、习惯上的差异严格制作出各种特殊餐食,例如:穆斯林、西方素、低糖、无奶蛋等等,这无疑也是对航空厨师专业性的考验。
再次,航空餐食的口感这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对于整个航空配餐来讲,这既是一项十足的考验又是一门大大的学问。有科学家专门作出研究,由于人在万里高空上,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微妙变化,在高空中人们属于“动态”用餐,味觉相对“迟钝”,在味觉上会丧失至少30%,因此飞机餐要比地面餐食更咸一些;并且飞机餐一般都分为多个容器,且菜品以鲜亮颜色为主,这是为了缓解大部分旅客在飞机上的无聊感,在用餐时会觉得比较有趣,也能缓解紧张和烦闷的情绪。此外,在食品的选择上,飞机餐也很有讲究。材料的骨头不能太多,比如要做鱼,大多会选择鳕鱼等无刺的鱼类,避免旅客在食用时出现不便。而由于人体的胃部在高空容易出现胀气,飞机餐里豆类出现的比例不会很高,一般都作为配餐,且控制在10%以内,这些都可以体现出每一份飞机餐的不易。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慢慢追求享受,优质人性化的餐饮服务也成为他们选择航空公司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现在飞机餐每年都在寻求突破、改进,但依旧存在一些原则性及安全性的限制。今后,我们仍将在优质的餐食服务上继续探索创新,尽全力满足每位消费者的要求,力争让每位乘客都能享受一个难忘舒适的味蕾之旅!航空食品公司吕素素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纪殿国通讯员葛海燕吴海宁)记者获悉,由市老龄办、市文联联合主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银韵烟台———“联民杯”第五届烟台市老年摄影大赛,吸引了很...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